九正建材网资讯

陶瓷业为何大而不强?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08-11-18 10:29:51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从1983年广东佛山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我国**条全自动陶瓷墙地砖生产线开始,我国建筑陶瓷迈出了快速发展的步伐。

    差距明显的创新

    近年来,我国陶瓷业在技术与产品创新方面成绩斐然,许多新技术新产品获得省级或市级技术成果鉴定,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陶瓷业的向前发展,推进了技术升级产品换代。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理性地看待存在的差距,尤其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等方面。

    有资料显示,美国一项**新调查表明,90%的欧美跨国公司都已经把创新融入了他们的企业战略,80%都建立了全公司的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至少都把利润的10%投入到研发当中。有55%的创新来自于大学、研究机构和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交流。而大部分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很少,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研发。我国规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应为3%-5%。按照国际标准,该比值为1%的企业是难以生存的,该比值为2%的企业可以简单维护生存,只有该比值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企业的发展后劲才会强劲。可见,对于那些国际大公司来说,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投入是相当可观的。但对于国内陶瓷企业而言,投入却是捉襟见肘,由此带动的创新也是苦涩的,更是一种难言的隐痛。

    投入少是隐痛之一。由于受经济效益的制约,众多陶瓷企业对研发投入力不从心,即使上规模、有档次的陶瓷企业,其研发经费也不会太多,达到百分之一二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由于研发投入少,使真正高档次、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技术难以问世,企业间相互模仿、低价竞争,更难有可观的收成去投入研发去提升质量,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研发投入的“短腿”制约了我国陶瓷企业的“长跑”。

    仿制风是隐痛之二。作为陶瓷业一道独有风景的仿制风,在陶瓷业已是人所共知的秘密。个别企业投入相当的人财物力研发成功的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申请国家专利保护,或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产品,时日不多就会有貌合神离的赝品出现在市场上,生产设备的均好性与相关生产技术的普及为陶瓷产品的仿制提供了便利条件,但这也成为陶业的痈疽。如果陶瓷业不能在创新方面求得解放、寻得突破,独有风景将成为末日独白。

    思想不重视、思路不清晰是隐痛病因。由于许多陶瓷企业没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因此对创新轻视加漠视,与其投入相当的人财物搞研发创新,不如仿制见效快、收益大,并不考虑企业的长远打算,因而为国内陶瓷业的创新乏力埋下了祸根。缺乏战略思想和发展思路,致使陶瓷企业陷入一种逐利的本能需求,且这种逐利本能的发挥是不正确的,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危害也是深远的。如果我们不能在思想上提起对创新的认识,在思路上辨析创新的意义,那么创新将成为一块毫无价值和意义的招牌,更会成为陶瓷业健康、持续发展,由大渐强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坚持推进自主创新,与时俱进,用新思想适应新要求,用新思路分析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才会促进整个陶瓷行业、企业的科学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客观环境在不断发展变化,市场在不断更新变化,变化是自然规律,是**的,不变是相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因此陶瓷企业既要加强管理创新,跟紧世界前进的步伐,扣紧时代律动的脉搏,以新思想、新思维、新理念不断探索、与时俱进;还要加速技术创新,掌控引领市场潮流的技术和产品,打造核心技术与竞争优势。管理与技术是企业腾飞的双翅,如果陶瓷不能对这两个基础环节实施有效的创新,那么就会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拥有**的设备,生产二流的产品,卖三流的价格。  

1 2 3 4 5 6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5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