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强人意的质量
应该说,近年来我国陶瓷业在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产品换代的进步中,随着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完善,产品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已有众多国外客商来国内市场寻求合作伙伴或是搞贴牌加工。他们**看重的是产品质量,这从侧面也说明我国陶瓷产品的质量水平已经有了很显著的提高,或者说可与国外**品牌相媲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我国**陶瓷艺术家张守智谈论起中国日用瓷器的现状时曾说过,“我们是一个陶瓷大国,但在世界上任何一个高级百货公司和商场,都见不到中国品牌的瓷器。在**近举行的法兰克福秋季消费品博览会上,中国馆的瓷器价格**低。相反,一些由中国制作的瓷器一旦挂上外国品牌,立刻身价暴涨几十倍。”目前,世界**卫浴品牌几乎全部在我国设厂和贴牌,产品已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中东、非洲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是,与世界上陶瓷强国的陶瓷产品相比,我们的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提高再提高。
对陶瓷企业来说,有些时候我们在某些方面,比如压机、比如原材料、比如生产工艺等是优于陶瓷强国的,但是总体质量水平有差距的原因,往往是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严重的“差不多就行”的观念和凑合心理,以及不能持之以恒地实行品质管理和认证标准,以致使产品质量屡屡出现问题,今天解决了这个质量问题,明天那个质量问题又出现了,反反复复,反复抓抓反复;以致使产品质量不能“高高兴兴”地达到某个标准和等级,忽上忽下时好时坏,差不多就行,能凑合就凑合;以致使产品质量不能稳定住,始终处于漂浮不定的空间和状态,也就不能实现由合格到优秀、由优秀到卓越的有效升级。从而严重制约了陶瓷产品的质量提升。我国有句成语叫“千锤百炼”,一个产品本来应该打1000锤,结果你就打了999锤,就差一锤,看上去差不多,但在使用中的问题往往就出现在这**后一锤上。
有专家学者把质量比喻成核糖核酸,而核糖核酸是构成生命**基本的物质,因此便有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提法和认识。足见质量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目前,我国许多陶瓷企业不断引入国外先进质量管理标准和理念,从6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到卓越绩效质量管理理念,从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及质量前置管理的管理方法到实行大质量经营的管理手段,从制定高于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到推行质量细节管理与控制,目的就是提高质量促进产品升级。因为无数事例已说明一个事实:产品质量如果一次做不到位,就可能面临没完没了、永无休止的补救,既增加成本,又浪费人力,**终的效果就像“烤红薯”:一次烤熟,二次烤糊,也就是“烤红薯理论”。因此,面对国际化浪潮的涌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现实,如果我们依旧停留在自己与自己竞争的水平上,依然不能持续实现国产陶瓷的国际化质量标准与品质要求,我们将无以应对国际**企业和品牌的竞争,陶瓷业将依旧是数量简单累加的大,而与强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