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中国企业如何走好国际化道路?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06-11-20 13:42:00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我营销·我精彩”之一  邓超华,广东朗能集团总裁。自1991年创办朗能以来,就不断地以创新模式让朗能总是在发展

  ——“我营销·我精彩”之一   邓超华,广东朗能集团总裁。自1991年创办朗能以来,就不断地以创新模式让朗能总是在发展潮流中胜人一筹。2005年,朗能全资收购了广东贝莱尔电气有限公司,并顺利成为Honeywell在中国**品牌授权的企业,创造了国际化的“朗能模式”,构建起电工、照明通风三驾马车并行的产业格局。2006年,朗能成功签约CCTV世界杯直播赛事广告,成为建筑电器领域**涉足体育营销的企业,**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的企业,并在淡季创造了超过50%的销量增长率。   国际化遭遇“拦路虎”   近几年来,细心的消费者可以发觉,建筑电器专卖店里的洋品牌越来越多,而且占据了大半高端产品的份额。其实,这只是国外巨头飞利浦、欧司朗、松下等步步紧逼中国建筑电器市场的一个侧影。   面对国际巨头的进攻,建筑电器行业的各个企业都以不同的方式向国际市场发展,采取了合资和品牌合作等不同的方法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如朗能等一些有远见的业内企业将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   不过,一些企业在取得了一些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一些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失去了宝贵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些企业急躁冒进,出现了战线过长,企业运营能力却未能同步发展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建筑电器企业在寻求国际化的同时,还面临着被虎视眈眈的国外巨头收购的危险,一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受到了阻遏。   正当建筑电器行业集体站在了国际化的十字路口时,行业领头羊朗能却在联姻国际巨头、走向国际化的同时加强了自有品牌的实力,避开了国际化道路上被外资“收购”的暗礁,并通过合理地在全球范围内分配研发和生产力量,获得了高质量的科研力量和低成本的劳动力。同时,全球经营也快速地提升朗能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所以,朗能的国际化道路也为业内企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品牌与研发   一位**的市场营销专家曾说过,“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惟一办法就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但是品牌却恰恰成为中国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曾有人问我:“朗能是怎么趟过贴牌生产这条河并树立起自己的独立品牌的?”确实,到目前为止,朗能的品牌形象虽然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动与整合,但是仍能不断地适应朗能自身的发展壮大。不仅如此,朗能每年投入巨资维护和推广品牌形象,这在建筑电器领域也是少见的。   所以,以我经营朗能的经验来说,我认为,要全面走上国际舞台,建筑电器企业必须有两只“舞鞋”:国际渠道和国际品牌。其实,早在去年与霍尼韦尔的联姻之后,朗能就拿到了北美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借助霍尼韦尔遍布全球的优质网络,朗能产品率先走向了广阔的国际市场。通过与霍尼韦尔的合作,使得朗能集团的经营与国际运作模式进一步接轨,与此同时,我们朗能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增强了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   但要在国际化的大舞台尽情欢舞,只有“国际渠道”这一只“舞鞋”是不够的,朗能还需要另一只重要的“舞鞋”——“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所以,在今年的世界杯赛事上,朗能抓住时机,为朗能扩大全球市场版图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正是通过世界杯营销的手段,朗能为本土建筑电器企业获得国际品牌影响力找到了一条明路。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卢泰宏认为,对于那些致力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国内企业来说,一种事半功倍的捷径就是通过世界**赛事平台获得全球性的品牌暴露,从而加速中国品牌全球化营销的进程。朗能做到了,并将会继续进行深层次的巩固,不断提升朗能在国际上的品牌影响力。   而且,朗能市场管理部早在几年前就成立了专门的品牌管理小组,深入市场一线监督品牌形象推广,维护朗能品牌的规范运作。如今,无论是朗能自己的分销商还是客户,对朗能品牌的这份严谨与慎重早已印象深刻。今年一月,朗能策划承办了首届中国建筑电器风云对话,进一步提高了朗能品牌的大众**度。   然而仅仅有了品牌并非就是实现了中国创造,品牌背后的强大支撑依然是产品,失去产品的创新能力,创造就变成了无源之水,中国创造更成了一句伪造的口号。这些年来,朗能都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制定了全盘的产品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发展规划。现在的朗能研发中心,已发展成一支拥有研发队伍近100人,下设电工、照明和通风三大研发中心,并与多家国内、国际研究中心保持密切联系的研发实体。152项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技术开发奖、中国产品创新设计奖等等,这些荣誉都是朗能勤力耕耘技术研发的成果。正是因为如此,朗能产品在1999年就走进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   品牌和研发的积淀成就了朗能中国创造的梦想,而如何实现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朗能有着自己的想法。中国企业的通病是跟风、随大流,当国际化成为一种流行,众多企业都削尖脑袋向外挤,“不国际化毋宁死”,相比这份盲目,朗能更多的是一份清醒与从容。有了品牌和研发这两张王牌,朗能的国际化之路走得更加踏实。   国际化的2.5阶段   张瑞敏说,很多人评论海尔走出去是危险的,然而不走出去,有谁能告诉海尔面临的危险有多少?但我认为,尽管危险存在,然而走出去是必然的,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危机管理,以将危险的机率降到**小。并因此让我们发现了“朗能国际化模式的2.5阶段”。   一般认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有三个阶段:**阶段是国内生产,国内销售阶段;第二阶段是采用代工模式,即OEM阶段;第三阶段是产品、品牌和文化完全国际化的阶段。但我们分析认为,国际化的**阶段是一个积累过程,它是后面两个阶段的基础,这一阶段不存在企业的输出。第二阶段是产品的国际化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借助OEM,企业输出的是产品。第三阶段则是完全国际化阶段,表明这个企业的产品、品牌和文化都已经植根于国际市场。而朗能国际化正好介于OEM与完全国际化之间,所以称之为2.5阶段。   具体来说,朗能通过与霍韦尔的品牌授权,借助霍尼韦尔的渠道使朗能产品获得全世界的认可。这一过程又是有别于OEM的,因为品牌授权的核心是通过品牌使用授权和渠道合作,改变了以往中外企业合作中资本、资本单向流动的引进方式,其分工地位、层次和方式也不再以跨国公司为主导,使自己占据了主动地位。然后,朗能再以自有品牌的身份进军国际市场,**终达到产品、品牌和文化完全实现国际化。因此,我们将朗能目前的国际化阶段定义为2.5阶段。   其实,企业国际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身修炼的平衡过程,如果没有很好的基础,只能受制于人,那样就失去了国际化的意义。   而企业走国际化的道路,**终做大做强,需要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不能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朗能的思路是:**培育自己的产品市场,扩大自己的市场版图,为朗能自有品牌在世界范围的树立打下基础。因此朗能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并没有立刻在世界市场推出自己的品牌,而是与霍尼韦尔进行合作,获得霍尼韦尔在国内的**品牌授权,使自己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其次,在消费者认可朗能的产品,或者说认可中国制造之后,借助不断积累的国际化经验和日渐成熟的实力,朗能将实行完全国际化的模式,实现真正的中国创造走向世界市场。

推荐阅读

更多>>

建筑电器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