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后的商场发生了更多变化,在售卖商品之外还提供一些细致服务。在现在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美食广场、水吧等休息区域,在当时是一个新闻事件。一位资深媒体人士记得,在厉玲担任银泰百货总经理时,体谅在商场里陪女士逛店的男士的脚酸之苦,专门设立了男士休息区,一时成为新闻。而现在,几乎每个商场都有美食广场,不仅可以解除顾客们逛街的疲劳,还可以收取租金,一举两得。此外,电影院、美容院、超市、书店,商场在购物之外提供的内容越来越多。有的商场还率先打破男装、女装的楼层分类,用时尚的生活理念,把家居、服装、箱包、化妆品都集合在一个楼层,引导用意相当明显。
在70后、80后、90后都开始上网淘便宜货的当下,提供各种生活体验更是商场用来稳固未来客群的良苦用心所在。和无所不有的网购相比,商场既然不能在价格上占有优势,就必须用更丰富的业态,更直观的体验来吸引年青一代。我已经不记得有几位商场负责人坚定地告诉我,是的,提供**新**时尚的体验,这是商场和网络的根本区别,也是商场的优势。
为了细分市场,杭州的商场各自找寻定位,有的定位高端精品,有的定位年轻时尚,有的定位家庭温情,在热销的共有品牌之外,还有“独有品牌”来彰显商场个性。这样倒也暂时相安无事。只是,搅局者出现了。对于万象城购物中心这样一个在物业、配套和营销经验上都有优势的竞争对手,杭州一位商场负责人说,肯定会分流一些顾客,但是不怕,还有稳定的VIP(贵宾)顾客在。此前,一些商场早就纷纷扩容,有的甚至用三成的营业面积做购物以外的辅营业种,既是御敌准备,也是抢占先机。
对于顾客来说这些改变都是好事情。据说对于万象城和本地商场之间对贵宾顾客的争夺现在就已经开始了,让我们坐享它们争相提供的消费服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