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至今,陶卫网陆续发布了一些有关陶瓷行业智能化的文章,一是为5月31日在佛山举办的第十二届国际陶瓷工业发展论坛提前预热,更重要的是想引起陶瓷行业的高度关注,因为智能化发展的确已成大势。
如果说《国内陶业将在五年后实现全自动化,十年后实现全智能化生产?》一文,令陶业人看到了一丝曙光的话,今天这篇文章就一起来探讨下国内外陶瓷行业智能化水平的差距。
“中国建陶2025”已初具雏形 任重而道远
2015 年5 月19 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同时也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制造指明了方向。“中国制造2025”与提出实现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制造,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的“工业4.0”是不一样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不能根据“工业4.0”战略来实行措施,要走出中国自己的特色。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将在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和绿色发展上走出自己的特色,加快迈向制造业强国。
对于“中国制造2025”的一份子——“中国建陶2025”来说,也是在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的发展原则下,政府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促进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从2015年7月东鹏的率先践行“中国建陶2015计划”,到2016年众陶联产业链这个智能采购平台的合力打造,再到不少装备企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的陆续推出,一些原料企业创新研发的产品投入市场,诸多互联网信息企业的加入,“中国建陶2025”一直与时俱进,勇往直前。
在2016陶瓷工业发展(临沂)高峰论坛上,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硅酸盐学会、陶瓷机械装备委员会主任、智能化权威专家张柏清作了题为《绿色、工匠、智能——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陶瓷企业的转型升级》的主题演讲。关于智能化,张柏清提出了陶瓷智能工厂的设想:结合智能制造的思想和陶瓷生产的特点,**完成“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状态数据输入到“智控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反馈出制造数据智能指导、控制各生产环节的设备,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终体现出集成化、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模型化以及虚拟化等特点。并认为,智能工厂需要实现无人工状态下的智能生产、可视监控、远程观测以及数据分析应用等,这也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认识和接受程度上的差距有多大?
**近,陶卫网记者拜访了西蒂贝恩特集团中国分公司总经理路易(Luigi Cormaci),关于中国陶企在智能化的认识方面,他认为,通常很多人容易混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一些区别。其实,自动化是从人工化的东西慢慢被机器所代替,但是还是需要人去简易操作。而智能化的东西是有一个信息整合,分析功能,能够将产生进行分析和整合,全程都无需人参与。
路易进一步解释到,自动化大概从20年、30年之前就已经在做,特别是在全球人工成本都在上涨的时候,大家都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我们所谈的智能化工厂,工业4.0都是和智能化息息相关的东西。但是智能化跟各类的信息化更有关,它能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把信息升级,变成实体化的一些东西。在我的理解当中,智能化需要有一个数据处理中心。智能化如何处理问题呢?比如,在生产线上出现任何问题,它能自动收集信息到处理中心,然后分析出来问题的原因,离标准大概有多少不同,分析出来,并自动给予解决。智能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当它被赋予到某个设备上,才能变得更形象。智能化包涵信息收集整合、信息分析、所有步骤智能监控,没有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分析改善所有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反馈和解决。”他说。
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区别方面,路易向记者举例,在收到订单后系统能够自动分开打包发货,其实这种只能说是自动化,还不算智能化。智能化是可以通过这些订单去分析产品的发展趋势,有大数据的分析。他以他们现在做的智能化窑炉为例,可以实现节能20%-30%。如何节能的呢?能够根据窑内燃烧排出的气体的组成来分析当前窑炉燃烧状态,去自动调节窑炉所需的燃烧气体的比例,从而自动节约20%-30%,不用人工,根据气体组合的数据自动分析调整,他认为这种才是智能化的东西。他还透露,智能化窑炉已经在欧洲、美国市场有一定的销量。
路易强调,要求精确的工业精神往往是中国企业比较忽略的。在智能化的接受程度方面,他表示,虽然中国有些大型、成熟的陶企确实有做智能化的意愿和想法,政府也在极力推动这块。但是,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他们自己想要的智能化的具体定义可能还处于模糊状态。关于中国是否到达真正的需求点,路易认为,陶瓷的制造过程属于一个不太复杂的过程,自动化比智能化运用的地方更多,当然如果想运用智能化,其实也可以。但他认为,“目前中国需要的程度并不是很大,其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陶瓷制造商对生产的标准化并不明确、严格,尚且还不明确需要这么精密的智能化设备。”
中国陶瓷行业智能化的阻力在哪里?
有人分析我国制造业与世界制造强国的差距,具体表现包括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偏低,质量品牌竞争力不强,资源利用效率低,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水平不高。细细对比,我国陶卫行业也能对号入座。此外还存在着行业特有的问题,比如**自主品牌少、用工荒、生产经营成本攀升、环保压力加大、国际贸易壁垒频繁等。
面对中国这么大的消费市场,欧洲等一大批制造业技术更为高端的企业纷纷瞄准,并将产品和技术引进国内市场。当然,国内企业也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再创造。在陶瓷行业,尤其是装备技术领域,通过对国外技术的引进、吸收、再创造,成为国内制造业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从**终消化吸收后的技术和产品与国际原技术相比,仍然存在极大差距。
作为全球**大的陶瓷工业整线设备制造商之一,西蒂贝恩特集团中国分公司总经理路易认为,在国外,全自动化在陶瓷工厂已经运用很广,全自动化的工厂的一条生产线只需要大概25个人,而在中国可能需要200多人。但是,他表示,“真正的智能化在全球运用得很好的陶瓷工厂少之又少。如果拿中国跟世界相比的话,智能化的水平可能差更远。中国制造厂商能达到全自动化的已经很少,智能化那就更加少了。”
路易强调,工厂全智能化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叫智能化,只要是可以收集信息和分析数据,并自动在工作中调整到一个**佳工作状态,主要是根据生产商所需的功能和效果。比如,瓷砖出去之后,如果是智能化机器,自己会分析判断釉的厚度,你想达到什么效果,自动淘汰未达到标准的产品。同样智能化机器也可自动分析砖的温度,根据程序的标准去筛选和淘汰的过程。在中国国内还是很少做到这一点。目前,极少的设备也只是记录某些状态的一些数据,但是数据收集不全面和智能分析并不能解决,只是某些单纯的自动化功能达到了。
在推进智能化的过程中,路易认为,对于中国陶瓷行业来说,**大的阻力有七方面:
**、人力成本虽然在增长,但是比起国外还是一段距离。陶瓷行业目前人力成本相比其他行业不算高;
第二、目前自动化生产的产品相对智能化的成本低,而且质量也相对稳定,不像人工差距那么大。而且中国对产品标准要求的意识方面还不是很强,自动化已经能满足现有水平;
第三、智能化生产的设备投入大,资金多;
第四、中国国内人们生产制造上的对于标准化生产的这种工业精神或者意识水平还没有达到;
第五、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尚不能完成;
第六、生产的标准也有间接关系。更多是市场的一个水平决定,因为这些标准更多是取决于终端的使用者对于标准的控制与要求。所以,现在很多厂商也在沟通定制化生产;
第七、现在正在升级淘汰很多不合格的生产厂商,2-3年之后这种状态会改善很多。
不过,他**后表示,这些是由市场来决定和淘汰的。市场是什么样,陶瓷企业也会跟随市场去改变。同时,陶瓷行业现在也在严抓环保和制造。这样的升级换代对于上游制造商来说是好事。
中国国内陶瓷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与国外相比真的差距很远吗?5月31日上午,第十二届国际陶瓷工业发展论坛或许可以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