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困的中国光伏企业或许可以缓过一口气来。日前召开的第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传出消息,双方愿意通过磋商来妥善处理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案。尽管**终解决方式尚不得而知,但业界普遍猜测,这或许意味着中欧光伏贸易摩擦出现转机。
然而,面对今年以来中国对欧出口光伏产品价格已下降近40%的现实,国内光伏企业在此轮反倾销调查案中已无法全身而退。无论其中的是非曲直如何,但光伏产业注定不相信眼泪,相关企业还应直面在欧美相继折戟沉沙的严酷事实,启动国内市场已是迫在眉睫。
欧盟对华光伏产品抡起反倾销大棒
今年7月,以国际光伏制造商Solar World为首的25家光伏企业向欧盟委员会提请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垄断、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9月6日,欧委会宣布,将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 (包括晶体硅组件、电池、硅片等) 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也是其近年来针对单一国家和单一产业发起的**大一轮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
今年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注定是多事之秋。Solar World已连续两年分别通过其在美国和德国的公司,联合其他欧美光伏企业,要求对中国同行展开"双反"调查,并已经推动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台了"双反"政策。欧盟已是其第二站。
来自相关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的总出货量中,美国市场约占15%,而欧盟市场占据了约75%的份额。如果说,来自美国的"双反"举措对于中国光伏企业只是迎头一击的话,欧盟市场一旦生变,后果无疑将是致命的。
值得欣慰的是,政府很重视国内光伏企业的诉求。欧盟宣布反倾销立案后,商务部**时间表示,中欧光伏产业贸易摩擦涉及到中国企业的重大出口利益和大量的就业人口等问题。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随即率团赴德、法等欧盟国家和地区,就光伏反倾销案与各国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
上周,随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访的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抵达布鲁塞尔后,即与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就此进行了一对一的会谈。经过多轮斡旋,欧盟贸易总司司长德马迪**新表态称,欧方愿意在世贸组织规则和欧盟法律框架下,就此案和中方进行磋商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转寰余地有限 中国光伏企业难以全身而退
尽管中欧双方商定妥善解决贸易救济,但中国光伏企业仍不敢掉以轻心,密切关注欧盟的下一步举动。面对出现转机的曙光,国内企业普遍表示,**希望见到的结果自然是欧方中止调查,或裁定不存在倾销;即便无法做到,也希望**终裁决至少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关税税率。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反倾销调查的法律程序一旦启动,欧盟的调查机关就必须调查出一个结果,很难违反这个基本程序。政府间的协商也只能在这个既定程序中寻求一个**有利的方案,除非申请人主动撤诉,才可能中止。
从欧盟反倾销调查的程序来看,有两个特别的关键点或许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一定的转寰余地。一个是 "欧共体利益调查"。调查中涉及的各利益方,包括产品用户、欧盟27国代表及消费者可以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表明立场。在这一场合,政府代表可以作为经济关系的相关方发挥磋商作用,而涉案企业也可以此为平台表达合理诉求,**大限度争取欧盟方面的理解和体谅。
另一个环节则是"损害幅度调查"。其可协商的空间在于,调查方若发现征收低于倾销幅度的反倾销税就足够抵消该类产品倾销的影响,那么就有可能裁定一个较低的反倾销税率。但这需要中国光伏企业做好应诉准备,能够向欧方提交不存在倾销或影响有限的证明材料,并为对方所采信。
但是从目前中国光伏企业的现状来看,不管欧盟**终出台一个怎样的反倾销税率,对很多厂商来说可能都是"不能承受之重"。今年以来,尚德电力、赛维LDK、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等相继出现大规模裁员潮,有些甚至已经到了要控制销售人员出差来压缩成本的地步;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低谷与欧美贸易壁垒的叠加效应,造成中国光伏厂商产品积压严重,回款周期一再延长,手头的现金流几近枯竭。这种情况下,来自欧盟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压垮中国光伏产业的**后一根稻草。
光伏贸易战?谁也伤不起!
就在一个多月前,中国商务部也收到了来自国内多家多晶硅企业要求对欧盟多晶硅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的申诉,该调查是否进行还未有定论。一些业界人士也建议商务部对美日等国多晶硅展开反制,为国内光伏企业赢得喘息之机的同时,从经济层面展示全民"保钓"决心。
然而,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全球精细化分工的领域,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唇齿相依格局。欧美等国也有光伏业者早就指出,对华产品高筑贸易壁垒,对于他们本国的光伏产业而言未必就是福音。一旦开打光伏贸易战,**终的结果可能是谁也"伤不起"。
必须看到,光伏产业的链条在全球的分布极不平衡,更涉及多晶硅材料、铸锭、拉单晶、电池片、封装、平衡部件、系统集成、光伏应用产品和**设备制造等多种产品及多项技术。而作为光伏产业链中能耗高、污染严重、利润较少的一环,工业硅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 而且,中国的光伏企业多集中在产业中下游,尤其是电池片的生产和组件封装环节,很多企业每年仍需花高价进口大量核心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
另一方面,工业硅料的提纯等技术密集型的区段,长期以来一直由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垄断,是产业链中毛利率**高的部分。目前,拉棒、切片设备的关键技术由欧美掌控,有能力提供光伏电池全套生产线的企业也集中在欧美。
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受制于人的地位,决定了我们在光伏贸易摩擦中不能轻易开打贸易战;另一方面,也应敦请欧美国家的业界看清,工业硅料的生产是他们本国无法取代的,动辄对华挥舞双反大棒,**终只能是损人不利己。
欧洲市场整体萎缩 中国厂商应尽早摆脱对欧依赖
受累于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今年以来欧洲太阳能市场陷入财政窘迫、补贴费率持续下滑的困境,在全球市场的重要性降低,今年恐怕已不到50%的份额。在欧洲市场成长趋缓的同时,新兴市场已逐渐成形;出于避险和寻找新利润增长点的考虑,中国光伏企业还应未雨绸缪,及早摆脱对欧洲市场的过分依赖,通过多元化布局来应对欧盟反倾销案的冲击。
作为佐证的是,法国政府日前发布报告,提议对可再生能源产业进行体制改革。报告尤其指出,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具有间歇性,从而否定了上网电价补贴的效果;为此,报告建议在未来五年内逐步减少上网电价补贴额。
另一方面,美国投资银行Maxim Group预期,全球光伏产业第三季度仍将延续疲软,使得整个2012年前景不容乐观。
来自该机构的统计显示,第三季度,光伏组件制造商总出货量预计环比仅涨3%,而2012年出货量预期涨幅亦从32%降至20%。同期,排名前十的中国光伏厂商的组件价格已从每瓦87美分降至79美分,环比跌幅 10%,年内组件价格还将进一步跌至70美分每瓦以下。
在行业寒冬的大背景下,加上来自欧美等传统海外市场的狙击,中国厂商还应反思如何摆脱多年来"两头在外"的发展怪圈,启动内需、开拓国内市场或许已是刻不容缓。
借力政策利好 中国光伏产业期待涅槃重生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国家开发银行**近完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将很快提交到国家发改委,拟重点确保包括尚德、英利、天合光能、海润光伏等12家光伏企业授信额度,而其余光伏企业贷款则将受到严控。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国开行信贷扶持的原则包括,科技型公司贷款将适度优先,同时优先向光伏行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适度倾斜,而单纯扩充制造业产能项目融资将不予考虑。
随着太阳能电池板订单萎缩及价格下跌,高负债、微薄的行业利润让大批光伏企业难以为继,业界揣测许多企业可能会被迫通过收购或合并来寻求新资金注入。中国光伏市场的一轮深度整合和洗牌即将来临。
其实,从经济规律看,新兴产业洗牌是随时发生的,光伏产业也在所难免。"大浪淘沙始见金",淘汰落后、无效产能才能维系行业发展,这也应成为光伏行业的共识。
而光伏产业要想打破内外交困的桎梏,必须突破核心技术,培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向光伏产业链的中上游延伸;同时立足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才能彻底告别原先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在多年来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行业准入门槛低、行业标准不规范、企业规模化程度小、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由此引发的价格恶斗、无序竞争更是直接影响了中国厂商在海外市场的形象,间接为欧美对华反倾销提供了口实。痛定思痛之余,我们认为,在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国内的光伏产业还应加快实施统一的联盟标准,杜绝盲目的"窝里斗",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保障消费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