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中欧光伏贸易纠纷宜通过磋商和解

来源:中国电子报 发布日期:2012-11-28 14:17:46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在产业配套方面,我国光伏企业申请了很多欧洲的认证,尤其是德国TUV认证,几乎每家光伏企业的产品都申请了TUV认证。我国光伏企业也是德国Intersolar展、PV Set的主要参展商之一,并且赞助了多家足球俱乐部。

日前,欧盟委员会发出公告,对来自中国的晶硅电池产品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此案件受到了中欧高层的高度关注,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访华期间明确表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贸易摩擦,避免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事实上,在光伏产业链中,即从原材料、设备供应、晶硅电池制造、安装及电站运营再到**终用户这样一个长长的链条中,中国只占据晶硅电池制造这一个环节,而其他环节由欧洲把控。中欧光伏产业的这一现状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调整的必然结果,已形成互补互利、密切关联、相互依存的格局。中欧光伏贸易纠纷宜通过磋商和解,否则不仅会破坏全球光伏合作的良好局面,也必然造成两败俱伤以及“多输”的结果。

中欧光伏产业分工明确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欧光伏产业已形成分工较为明确的产业发展体系。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欧光伏产业分工明确,欧盟依托于强劲的工业底蕴、研发体系和能源转型需要,发展的重点主要在原材料、设备、研发和市场环节,中国则依托人口红利和完善的制造业配套体系,侧重点在晶硅电池制造环节(占全球60%)。

欧盟光伏产业链较为完整,每个环节均拥有较为突出的**企业。如原辅材料环节的德国Wacker和德国贺力士分别是全球**主要的多晶硅材料和银铝浆供应商之一;设备、逆变器和系统集成领域,欧洲企业优势更为明显,在全球前10大设备、逆变器和系统集成企业中,至少有5家是欧洲企业,如设备方面的德国 Centrotherm、瑞士梅耶博格、瑞士欧瑞康、德国Gebr.Schmid以及德国Rena等,全球光伏设备也主要来自于这些企业;在系统集成领域的德国Belectric、德国Juwi、德国solarhybird等,逆变器领域的德国SMA、德国西门子等。在薄膜电池制造环节,欧盟也有很多较为抢眼的企业,如德国Miasole、Wurth、Solibro等,他们在CIGS电池的生产制造方面,走在全球前列。在研究机构方面,全球晶硅电池的研发也主要集中于德国弗朗霍夫太阳能研究所、荷兰ECN研究所和比利时IMEC这3个研究所。在配套服务体系方面,比较有影响力的行业组织主要有欧洲光伏工业协会,依托于强劲的欧洲市场,每年全球的装机量主要来源于该机构发布的装机数据。欧洲的Intersolar展览则是全球**大的光伏展览之一,每年都有几千家光伏企业参加此展会,而其PV Set则是全球主要光伏技术论坛之一,每年全球主要光伏企业均会参加此论坛并交流技术发展情况。在电池认证方面,德国的TUV认证也是全球**为权威的认证机构之一,全球几乎所有光伏企业的产品都通过了该机构的认证。

在晶硅电池制造环节,虽然欧盟也有较为突出的企业,如硅片环节的挪威REC、德国Solarworld;电池组件环节的德国Q-Cells、Solarworld、肖特太阳能、博世等,但由于晶硅电池的生产制造主要糅合于光伏设备和原材料中,只要购置相应的设备和原材料,即可生产出高质量的晶硅电池组件。与其他半导体加工业类似,欧盟企业在这几个环节的生产成本与东南亚等地区相比并未具备多大竞争力,事实上,这些企业的生产布局也在不断地向东南亚地区转移。如挪威REC公司将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工厂相继转移至新加坡地区,而德国Q- Cells也将大部分晶硅电池片制造扩产在马来西亚地区等。仍在欧盟地区生产的企业产能也不大,他们的存在也只是希望利用靠近当地快速发展的光伏市场和欧盟的一些本地化优惠条款进行竞争。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欧盟太阳能电池每年的出货量保持在2G~3GW之间,产能在4G~5GW左右,出货量较为平稳。

中国光伏产业则主要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为主,晶硅电池制造业本质上为半导体加工业,购置相应的光伏设备和原材料即可开展生产工作。中国在此领域具有较为强劲的优势,如产业配套齐全、规模经济效应明显、人口红利(劳动者素质高且成本低廉)等优势。中国的光伏业界也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加快制造业发展,太阳能电池出货量逐年攀升。至2011年年底,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占据全球60%的市场份额,在硅片、电池片和组件3个环节的前10大企业中,中国制造占据5席,但在原辅材、高档光伏设备等方面,中国与欧盟相比仍存在较大的不足,仍主要依赖进口。

因此经过多年的发展,中欧光伏产业已形成分工较为明确的产业发展体系,欧盟提供原辅材、设备和相应的配套服务,而中国则进行电池加工制造服务,产品广销全球光伏市场。中欧光伏产业是互补互利的,更多的是合作而非竞争。

中欧经贸往来密切

中国高档设备和光伏市场仍然依赖国外市场,尤其是欧盟市场。

虽然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但在原材料(如多晶硅、浆料和背板等)、高档设备(如全自动丝网印刷机和多线切割机等)和光伏市场仍然依赖国外市场,尤其是欧盟市场。

在原材料方面,我国每年从欧盟地区进口大量多晶硅材料,从欧洲的进口量大概占据总进口量的25%~35%之间,这其中,德国占比达到90%以上。而德国 Wacker公司也是全球**大的4大多晶硅供应商之一,我国有多家光伏企业与其签订了多晶硅合约,仅英利集团就与Wacker公司签订了7个长期合约,**长的合约供货时间达到2018年。

在光伏设备方面,中国是欧洲光伏设备企业的主要销售市场,以德国Centrotherm为例,该公司是全球**大的5家光伏设备公司之一,其2007~2011年的销售收入势头迅猛,每年有近80%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亚洲地区(主要是中国)。而据国内某家大型光伏企业的设备投资情况,其生产设备中铸锭/切片有60%的设备靠进口,电池组件中有80%以上的设备依赖进口,进口设备中60%以上从欧洲进口。按一条 25MW的生产线,铸锭/切片环节的设备约为0.6亿元,电池片环节为0.5亿元,组件环节为0.1亿元,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40GW估算,我国从欧洲进口的生产设备累计值至少在750亿元以上。但也正是由于欧洲高档高价设备的进口,促使国内光伏企业推动设备国产化,以降低设备投资成本,使得国内光伏设备国产化率不断提高。

在产业配套方面,我国光伏企业申请了很多欧洲的认证,尤其是德国TUV认证,几乎每家光伏企业的产品都申请了TUV认证。我国光伏企业也是德国Intersolar展、PV Set的主要参展商之一,并且赞助了多家足球俱乐部。此外,我国光伏企业也成为德国弗朗霍夫太阳能研究所、荷兰ECN和比利时IMEC等研究机构的主要合作单位。也正是由于这些合作,使得我国光伏产品**度不断提升,产业化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在市场方面,由于欧盟近些年来推出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推动能源转型,其多个成员国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措施,通过补贴激励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德国推出EEG法案,确定产业发展目标,通过上网电价政策促进光伏市场发展,导致对太阳能电池组件需求量逐年增大。至2011年,欧洲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51.7GW,约占全球74.5%。其中德国累计装机量达到24GW,2012年上半年,光伏发电量约占据其国内总发电量的5.3%,达到其预期发电目标。而中国光伏产业也正是在德国等欧洲光伏补贴政策激烈下,充分发挥我国的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也得到快速壮大。可以说,中国光伏产业能有今日的发展规模,离不开欧盟的光伏政策支持。但也正是由于中国光伏产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促使生产成本快速下降,一方面使欧盟实现其能源转型规划,另一方面也为欧盟减少了大量光伏补贴。以德国为例,自 2004年以来,上网电价补贴已下降58%,按德国2012年上半年发电量147亿度电、全年发电量300亿度电算,每年可比上一年节省补贴10亿欧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副所长 王世江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