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白兰花……”提着篮子走街串巷的卖花姑娘吆喝声,曾是苏州古城随处可见的一景,“每到花季。花农或小贩把花串成手镯叫卖,爱美的女子买上几朵,胸前发端装饰,清香一片。”68岁的新渔村村民杨家栋,是老一辈的花农,边怀念此景边感叹,“茉莉、玳玳、白兰花俗称三花,以前长青、虎丘一带大部分村民都种,并以此为重要收入来源,现在很少看到了。”
昨天,这位老花农很欣慰,家门口又看到了生机盎然的三花,西塘河边,400盆茉莉花、380盆玳玳花、60棵白兰花摆放在占地7亩(4662平方米)的三花培育展示基地,“这只是目前已培育的部分,以此为基地,这些传统花卉将保存、繁荣、发展,并体现苏州地区的特色人文景观、文化底蕴。”建设此基地的白洋湾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传统花卉是苏州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要留住的不仅是记忆,更是文化。
20多年前,白洋湾、长青、虎丘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三花,新渔村不少老花农至今仍怀念着当年三花的种植,让整个村庄,从春到秋,都洋溢着淡淡的花香。特别是茉莉还制作成花茶,曾是接待客人、拜访亲友**好的礼物。
这些花儿在当地居民眼中.不仅是传统爱好,更曾是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一说起茉莉,虎丘镇茶花村一位74岁的老花农就会情不自禁回忆起那些与花木朝夕相处的日子。他说,他六七岁时,村上几乎每户都会种上三四百棵茉莉,两三百棵玳玳,百把棵珠兰,几十棵白兰。后来有人开始用鲜花窖制茶叶、加工花茶了。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后,茶花村种植达到历史**高点。那时茶花村4组全队花木的面积竟达到100多亩,**多一年,队里的茉莉花产了444担(每担50公斤),白兰花126担,玳玳32担。“那时,茶花村一家年收入可达1300元,可是当时虎丘公社**高的。”
只可惜,这样的辉煌和骄傲,在岁月的流转中渐渐淹没。“孙子孙女都不知道三花是哪三花,更别说认识这三种花了。”老花农杨家栋感叹,城市中已鲜有这三种传统花卉.城区周边也很难找到三花的种植地。
可三花的飘香,不能从此无踪,为留住这片土地上带着“苏州情结”的文化符号,白洋湾街道、新渔村投入约25万元资金,在西塘河边建了这片三花培育展示基地。54岁的老花农韩兴男,乐呵呵地当上了这里的管理员。”让三花在此烂漫,不仅要靠花农,更要打造旅游观光产业链。”基地的边上,就是金阊蔬菜园艺场,不远处,新建的市三角咀湿地公园环境优美,结合富有特色的三花观赏基地,串起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可吸引游客来此休闲观光。我们期待着,“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的苏州茉莉、玳玳、白兰花,得以重新香飘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