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意就没有产品生命周期,有创意就没有经济周期。"创意产业内一位**人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当前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可谓十足的"动感地带",能够鼓动人心,也让创意产业赚足了眼球和风光。
逆风飞扬的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的神效不是创意人士吹出来的,有数据和事实为证 :2007年,北京、上海、深圳GDP的增长率分别为12.3%、13.3%和15.0%,而三市的创意产业增率分别达19.4%、22.8%和25.9%。而且,纵观全球经济历史与现状,在金融危机、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创意产业更是呈现逆风飞扬、甚至"挽狂澜于既倒"的态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政府适时鼓励本国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结果成就了危机中的另类崛起。与此同时,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韩国的影视、流行音乐也乘势发展。韩剧在亚洲热播,掀起了一股"韩流",造就了一批"哈韩族",带动了韩国产品的出口和旅游业的发展。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时,以"创意"与"知识产权"为驱动的日本卡通业贸易额却"逆市增长",同时肩负起了重树民众信心的社会责任。
在当前经济萧条的美国,人们不愿意在虚幻的世界中再次经历不幸,于是,无厘头搞笑片、歌舞片,以及幻想作品等的市场前景看好。而喜剧电视《两美元啤酒》也开始筹拍,描写金融风暴中心的电影《华尔街》则开拍了续集。
在中国的经济重心珠三角,当前每月约有100多家企业倒闭,且80%的企业不赚钱,仅有20%盈利。有媒体报道,在整体萧条的背景下,以创意驱动的盛大网络业绩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08年第三季度净营业收入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少有的经济危机期的"避风港"。
无独有偶。即使在传统家具行业,东莞一家专营健康睡眠系统的企业――慕思凯奇寝室用品有限公司,也因为始终立足于"创意"特色,在金融风暴盛行、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2009年,慕思凯奇还保持了相比08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且,有心人还会发现,09年东莞秋季名家具展上,已没有了慕思凯奇"床"的身影,这在"展会依赖症"盛行的家具行业确实是个奇迹。"我们经销商够多了,我们要精心挑选有共同理念的经销商。参展已经解决不了我们的需要。现在谈合作伙伴,我们都要精挑细选。"慕思凯奇总裁王炳坤说。
创意即创造需求
"创意"之于经济、之于企业为什么会有如此神效?有创意经济研究人士分析:"由于危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担心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需要缓解。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意产业,能够善解人意地帮助大家舒缓压力,同时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内容可为公众构筑一个寄托自我愿望的平台。"特别是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往往需要暂时逃避现实、寻求内心安慰的方式;或者憧憬未来,以求振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从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中可以部分得到满足。
狭义上的"创意产业",还只是定位于以抽象意识形态存在的"纯精神产品"。在慕思凯奇王总看来,创意产品还包括物化的"准精神产品"。事实上,许多传统产业里也有创意,如果我们能够把创意与传统产业、制造产业相结合,所创造的准精神产品市场会远远大于纯精神产品市场。慕思凯奇就是这样的一家创造"准精神产品"的创意型企业。人们对慕思凯奇的注意,多在历届名家具展上别出心裁的展位;2005年,当慕思凯奇只展了一个蒸汽机时代的老爷火车头,以"慕思凯奇号列车"这一标新立异的方式出现时,或许鲜有人预料到,此后几年,慕思凯奇的发展速度也如列车般风驰电掣,如今已扩张到近500家专卖店。"每年两届的东莞名家具展,慕思凯奇总能推出吸引人眼球的新创意": 慕思凯奇号列车,Mini埃菲尔铁塔模型,打谷场的露天电影,模拟太空站,"法拉利"概念床,健康睡眠的实验室,慕思凯奇健康睡眠测试系统的全民体验。甚至只展示了一个人是怎么从洞穴、草地、树桠,睡到床上的过程,实际上是从原始社会到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睡眠史,乃至有人抱怨"也不知道慕思凯奇卖的是什么产品"!
"我在卖一种健康睡眠的观念,一种健康睡眠的方式,我想发动一场健康睡眠的革命。"王总的回答可能会让人感觉他有点狂,有故意炒作之嫌。不过,这一说法得到了慕思凯奇公司首席文化官及总裁特别助理邱浩洋的断然否定:"其实王总平时为人非常低调。他是慕思凯奇总裁,经常有人说他是品牌营销大师,可他总以普通睡眠顾问自居。不过,他现在确实在做一件家具企业没有做过、甚至没有想过的事,一件不得不高调的事。"
这件事就是要创造消费者的健康睡眠新需求,据悉这已经成了慕思凯奇企业经营管理的安身立命点。"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需求。没有顾客的消费需求,就没有慕思凯奇公司的存在,或者说,如果产品找不到需求,仓库是产品**好的归宿,这是慕思凯奇人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盛衰历史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也是慕思凯奇的行动指南。慕思凯奇成功的关键也是由于精准地把握了睡眠市场的趋势,在消费者脑海中创造了"健康睡眠"的新需求。"王总解释。有道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慕思凯奇此举实际上是为自己开创了一片"蓝海",难怪慕思凯奇能后来居上,成为寝具市场的领跑者,王总也因此被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评为"健康睡眠资源整合"之父。
事实上,环视世界巨型企业成长路径,慕思凯奇的经营模式有规律可循。微软、苹果、三星通常被人看作是高新技术公司,但他们的取胜之道则是由于创造了需求。正是比尔·盖茨和他创建的微软,才使得电脑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因此改变了机会每个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乃至交往的方式。苹果公司从没出过手机,但它只出了一个iPhone,基本上就超越了诺基亚、摩托罗拉。苹果、微软们以创造需求为导向,掌握的是人们的内心,用更人性化的网络、便于使用的产品挑战以索尼为代表的技术派,进而亦步亦趋,在高科技领域后来居上地树立了自身的"技术权威"。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索尼为代表的技术派,陷进为技术而技术的泥淖。当"随身听"刚要上市时,索尼公司内部认为这种"只能听、不能录"的玩意儿没有市场,结果它不但有市场,而且大得惊人。索尼人**后才发现,他们对于"需求"的理解是肤浅的。也正因为如此,索尼以前一直由技术官担任的总裁位置,让给了曾任CBS总裁(新闻官,即沟通需求、创造需求的高手)的斯金格担任,以便向创意型企业、市场导向型企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