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食药监管总局联合发文,明确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以下简称发泡餐具)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管理机制。这标志着,继国家发改委21号令“解禁”发泡餐具后,该产业被纳入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日常监管序列,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发泡餐具产业技术与产品水平落后10多年,估计在15~20年。”近日,多位业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均提到这一点。发泡餐具产业发展若想驶入“快车道”,当务之急是创新产品与技术,这涉及从生产到回收的全产业链。
被禁多年耽误技术进步
“禁了14年,技术进步被耽误了。”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钱桂敬表示,目前发泡餐具行业企业约有160多家,国家政策明晰后,企业在保障合法权益基础上,应重点考虑如何创新技术脱颖而出,尤其是大企业。
佛山市张略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略回忆称,大约在2003年后,餐具包装市场进入无序、混乱状态,尤其是发泡餐具市场,充斥着以劣充优、以次充好,受伪劣产品排挤,公司经营也曾一度陷入举步维艰境地。在此情况下,能坚持使用全新料生产达标产品已属不易,不敢奢望技术与产品创新。
正如张略所言,据业内专家介绍,国内的发泡餐具由于14年被禁,企业在“地下”生产,不仅要为生存而苦苦挣扎,还要不时应对打着“维护国家产业政策”之名、行敛财勒索之实的不法之徒的敲诈,所以,根本无力创新。
“中国快餐具产业技术与产品水平,落后技术先进国家15~20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分会名誉理事长李沛生表示,现在发泡餐具已经获得新生,行业尤其是生产企业,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技术进步,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存在的差距缩短下来,并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
生产高附加值新产品
众所周知,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发泡餐具也不例外。要提高产品水平,首要条件是生产合格的达标产品。记者查询了解到,生产发泡餐具所用的国家标准 GB9692-1988《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89-1988《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和国际标准完全接轨。
据张略介绍,一款发泡餐具的生产分为原料、片材、成型品和成品4大步骤:将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原材料倒进拌料机,混入食品级滑石粉混合搅拌30分钟,然后经过丁烷发泡生产半成品片材,经过充分熟化,再送入链条进入加热床二次发泡,吸塑成型好的片材经过模具成型后送出模台,经过分版切割、裁剪工序后,即可获得成型品,**后检查其合格后,送至包装区整理装袋。
记者采访生产企业获悉,发泡餐具产业技术、产品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又和生产设备先进程度、原材料安全性高低、工人水平高下等因素直接相关,而目前发泡餐具假冒伪劣突出表现在添加外购再生料生产。
除产品达标率亟待提升外,生产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也刻不容缓。因为反观欧盟、美国、日本等发泡餐具先进地区或国家,均不断加大产品创新。比如,可进入微波炉加热、可耐高温、能抗氧化的快餐盒,经淋膜、彩印具有高强度的饮料杯,能吸附鲜肉血水的托盘等高附加值新产品纷纷上市,抢夺市场份额。
“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研攻关协作,早日研发出新一代高科技、高质量的新型快餐具产品。”在北京通豪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文雄看来,国内发泡餐具企业当务之急是研发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此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应用回收处置新技术
发泡餐具“解禁”后,人们**大的担心恐怕莫过于“白色污染”,而其回收再利用技术与体系能否经受住考验?
李沛生分析称,产业政策未调整前,在发泡餐具市场占有率仍高达76.1%的情况下,全国各地没有出现严重的“白色污染”情况。产业政策放开后,各种管理政策措施相继到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发泡餐具重返市场后,一定不会出现严重的“白色污染”局面。
另外,从技术层面讲,国内外发泡餐具回收处理新技术、新举措不断推陈出新,能够有效解决污染问题。如上海的“3分钱工程”,日本、韩国、菲律宾、澳门和台湾已建立统一的回收体系,日本和韩国已经立法要求强制回收,均有先进的技术经验可供借鉴。
在钱桂敬看来,发泡餐具回收再利用主要靠走市场化道路,外加政府在技术举措等方面的推荐引导。目前,我国已利用废旧发泡餐具制成办公用品、相框、建筑用保温板、园林用桌椅等制品;还可采用国际上的RDF新技术,制成固体燃料,节约宝贵的石油资源。据统计,十多年来,仅上海一地已回收近8000吨发泡餐具废餐盒,再利用制成的园林产品已远销德国。 记者 朱祝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