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企业转型需向First solar靠拢

来源:solarF阳光网 发布日期:2013-01-21 17:17:54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你看好晶硅产业还是薄膜产业?90%的业内人士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看好晶硅电池,因为我们都是晶硅光伏领域的从业者,至少薄膜产业

你看好晶硅产业还是薄膜产业?90%的业内人士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看好晶硅电池,因为我们都是晶硅光伏领域的从业者,至少薄膜产业目前是光伏里的“叛逆者”,如果没有汉能的疯狂,恐怕人们早已把它忘记。

2012年薄膜组件仅占据整个光伏市场大约12%的市场份额,随着多晶硅价格的下降,这一比例逐年减少,但薄膜绝不会消失,很多业内人士对此意见一致。晶硅企业一片惨淡,薄膜企业日子又怎能好过,看看First solar的业绩你就会改变固有偏见。

First Solar 2012年第二季度实现净利1.11亿美元,毛利率为25%。

再看看晶硅企业2012年第二季度的财报:

尚德2012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10%;

赛维2012年第二季度净亏损2.54亿美元;

中电光伏2012年第二季度净亏损1690万美元;

晶科2012年第二季度净亏损为3.105亿人民币;

英利2012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5%。

为何人们唱衰薄膜,而First Solar 却能一枝独秀,因为First Solar 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这种优势让其把许多竞争对手挡在门外。中国光伏企业不是战略上藐视薄膜电池,而是薄膜电池技术壁垒太高,根本进不去。至少First Solar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薄膜组件是可行的,自己没技术就别埋怨行业太差。

First Solar与中国光伏企业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优势,这是中国企业所缺少的运营理念,也是企业转型**大的绊脚石。

优势一:规模化基于核心技术之上

2012年,First Solar工厂产能预计达2.5GW,以产能利用率60%计算,**终产量预计在1.5GW左右。对于薄膜组件来讲,1.5GW的产量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因为薄膜市场容量太小,First Solar的组件产量足以占据薄膜市场的60%~70%的市场份额。反观晶硅领域,2012年英利出货量排名世界**,约为2.2GW,约占据全球晶硅组件总产量的1/15,显然晶硅组件企业没有企业一家独大,大型中国光伏企业在自身市场中的地位远不如First Solar。

First Solar产量庞大,却没有遭遇中国晶硅电池企业一样的困境,至少其盈利能力依然非常强,这不是市场需求的问题,而是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导致的。2010年FirstSolar光伏组件的平均转换效率为11.4%,2011年为11.7%,2012年为12.7%,效率提升步伐较快,所以即便多晶硅价格暴跌,FirstSolar的竞争力依然不减。FirstSolar计划到2015年将光伏组件的平均效率提升至14.5%到15%之间,届时,如果多晶组件转换效率仍为17%左右,单晶组件转换效率仍为19%左右,则晶硅电池在光伏行业中的地位势必遭到严重冲击。

薄膜组件转换效率低,但是如果生产同等电量,First Solar组件需要的阳光低于硅制光伏组件。在低光条件下,First Solar光伏组件产生的电流更为稳定更具有预测性,因此得到公共事业单位更多青睐。

规模化基于核心技术之上,中国晶硅光伏企业无一具备这一点,说中国光伏占据新兴产业的高端是不对的,至少光伏产业在中国仍处在加工制造环节,缺乏核心技术,整个行业永远不可能有所纵深发展。

优势二:竞争对手很难追赶FirstSolar

FirstSolar组件转换效率低于晶硅组件,但却远高于行业竞争对手至少两三个百分点,在晶硅领域转换效率接近的情况下,FirstSolar的**优势使其几乎找不到竞争对手,只要关注市场就足够了。

FirstSolar技术路线非常独特,掌握了碲化镉薄膜的核心技术,设备多为自行设计,工艺也自行开发,已经远将对手甩在后面。其他想贸然进入薄膜组件的企业想超越First Solar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薄膜组件的技术不成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家企业采用的技术路线差别较大,新进入者几乎无迹可循;其次,薄膜组件的技术研究需要稳定的团队,丰富的经验,初始投资额度非常高,是时间积累的结果,新进入者短期内很难有所突破,成本回收问题较大,因此中国目前除了汉能,还没有哪家企业选择薄膜组件作为进入光伏领域的切入点。第三,FirstSolar经过前几年的发展已经抢占了先机,随着应用材料、欧瑞康等大批薄膜设备厂商的退出,薄膜领域的产业基础已经非常薄弱,新型薄膜企业恐怕需要从“0”开始,对薄膜组件的兴趣更是降低到冰点。

FirstSolar持续改进技术,凭一己之力不断抬高整个薄膜组件的生产门槛,这种核心竞争力确保了其可持续性的发展。FirstSolar在光伏行业缔造了美国苹果公司一样的神话,即强者愈强,试问中国投资商你敢投资生产平板电脑吗?肯定不能,因为与美国苹果公司相比差距太远,技术和品牌的积累不是资金可以解决的。

优势三:一体化模式起步早,幅度大

First Solar为打破对欧洲市场的依赖,早在2007年就开始进入下游市场,2009年又以4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超过550MW的储备项目,到2011年,First Solar的项目储备已经高达5GW。到2012年,First Solar大约2/3的营业收入来源于项目建设,其一体化模式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也是让中国光伏企业所望尘莫及的。截至到目前中国大型光伏企业的主营业务还是组件销售,约占企业营业收入的70%~80%,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而且企业都在转型,前景自然也就难言利好。

经过四五年的发展,First Solar牢牢掌握了技术和终端两个领域,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自然较强,特别是在行业整体低落的状况下,品牌**度和质量所发挥的作用更能显现。纵观任何一个行业,处于**高端的市场所遭受的冲击力永远都是**小的,所以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苹果电脑、手机的销量依然火爆,奥迪、宝马也有不俗表现,二三流产品**受影响。

中国光伏企业转型困难重重

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中国光伏企业在技术方面与First Solar相差甚远,仅靠改变市场的转型做法不具备可持续性,甚至2013年光伏企业能否挺过这一关都是未知数。

2013年光伏企业很难在原有业务方面有所作为,价格压力仍然巨大。2012年大量中小型光伏企业停产,但产业整合未能有效,产能过剩压力仍在,因此光伏各产业链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企业很难实现盈利,不亏损已经是不错的选择。多晶硅、电池组件等产品价格会回升到一线企业的成本线附近,设备市场情况更糟,基本没有回暖的可能性。原有业务无力回天,企业转型的资金就没有保障,企业对银行和政府的公关能力反而成为**重要的资源。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即便有了转型的资金,但因为政策的缺失,转型反而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至少中国目前不具备企业转型的完善政策和合理商业模式,企业建设电站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种背景下的转型很可能是早死或晚死的问题。

无论光伏企业怎样变换盈利点,没有核心技术**终还是重蹈制造业的覆辙,现在电站盈利水平相对较高,但在一个资本极其过热的国度,再好的盈利点也会被冲垮,中国光伏已经给人们深深的教训。所以,没有核心技术不要轻易谈转型,有了核心技术不转型也能过活,First Solar已经为所以企业树立了一个榜样,即不要依赖外部市场回暖,自身的实力才是企业存活的惟一标准。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