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去产能化之年
2013年光伏行业切勿指望重回正轨,光伏行业从高精尖到人尽皆知经历了约五六年的时间,这种巨大的泡沫注定不会短时间内破灭,也会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才能彻底完成去产能化之路。
去产能化完成的象征是上市企业的破产,这**需要地方政府停止对大型企业的干预,停止对规模大但暂时无技术优势的企业继续输血。2012年尚德、赛维、海润等光伏企业都获得了各级政府花样繁多的现金补贴,2013年这些企业很难继续从政府中获益,只能依靠自救。
光伏企业真能实现自救吗?答案是否定的,很难!如今的光伏上市企业进退两难,进无法提高产品售价,扭转主营业务的亏损,也不能通过立刻开创新型商业模式来获得利润回报;退,企业和地方政府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愿接受这种结果,于是“死撑”成了所有企业的生存方式。
光伏发电技术提升和成本下降空间已经逼近极限,随着产能降低另一种尴尬现象正在滋生。2013年初,受多晶硅硅料的价格上涨的影响,电池片和组件等产品价格也有所抬头,出现了久违的曙光。然而价格涨与不涨,中国光伏都难以有所回转,因为产品价格上涨反而会拉低市场需求量。**,2013年中国多晶硅对美韩欧“双反”做出裁决,肯定会征收40%左右的高额税率,届时国外多晶硅企业的倾销势头有所收敛,留给国内企业更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国内多晶硅价格低于成本线,2013年随着组件电池企业对外依赖性降低,国内多晶硅价格提升是大概率事件,这将给组件和电池片企业更大压力。第二,中国光伏组件出口2013年继续下滑,难有价格提升的空间。产能变小,外部市场需求也在变小,国内光伏企业暂时没有叫板的资本。2013年欧洲和日本市场大门继续对中国企业封闭,除去一季度可能出现的囤货和抢装外,2013年二、三、四季度中国光伏产业将迎来实质性的洗牌,大批光伏企业包括上市企业会退出市场。
此外,中国光伏市场2013年预期装机量为10GW,这对光伏企业来讲并不是利好消息,因为产品价格提升乏力,出货量的提升已经毫无意义,出货量越大,亏损越多,英利2012年就是**好的例证。企业盈利能力而非规模成为衡量其竞争力的惟一指标,从这个角度来讲,上市企业竞争力已经荡然无存。
中国光伏产业还呈现出另一个怪现象,即组件出货量很大一部分是自我消化,人为抬高了业绩,不利于企业资金流的正常运转,也为很多企业财务问题埋下大伏笔,超日太阳能就是**为明显的例子。超日太阳能2012年前几个季度的业绩非常好看,出货量和应收账款可喜,但**后一旦收不回来,企业也就离破产不远了。
总之,光伏产业过虚,不实用,很难在五到十年之内有所作为,也就只能退,先退再重新考虑行业的走向。欧洲光伏利用模式也不具备可持续性,因为成本仍过高,中国正在走一条与欧洲类似的发展之路,也将面临很多问题,装机量可能会忽高忽低。光伏产业,不要谈暴发,还是继续降低成本吧!
2014年技术创新之年
经过2013年的洗礼,活下来的光伏企业需抓紧进行技术的研发,以通过技术提升而非规模化生产来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增强光伏发电的实用性。2011年~2013年,光伏企业受规模和财务状况拖累自顾不暇,已经严重忽视了企业技术创新,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是市场竞争和企业亏损的结果,与技术进步几乎没有关联,因此光伏发电竞争力依然偏弱。技术创新是光伏真正普及的基础,也只有技术能够给发电成本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2014年是对2013年光伏多个政策的重要检验,光伏政策虽多,但执行效果极差,随着电站装机量的上调,与并网、补贴等有关的政策在执行阶段势必打折扣,这将对光伏产业后续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外部环境难以左右,光伏企业只能减少规模,通过内部硬实力的提升来应对,这一切还需归结到技术创新方面。
2015年形成较为成熟商业机制
光伏被“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给害惨了,行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必须摆正一种看法,即再绿色再新兴的产业也必须符合市场规律,**要具有竞争力,其次要有适用性,更重要的是不要以现在的产能和产量来预测未来的需求。2012中国光伏产业安装量放在2015年,2013年中国光伏装机量放在2020年,这才能保证行业持久发展。
光伏发电的**终目的应该是能源替代,如果从绿色环保角度考虑,估计需要三五十年才能发挥真正的社会效益,目前只能讲究经济效益,毕竟光伏发电在人类整体用电中的比例非常小,还难以对气候环境产生影响。
从目前光伏业主的构成来看,电力企业和组件企业占据主流,普通民众并未受益,这样的市场增长幅度很难提高,增长严重缺乏动力。企业挣政府的钱,不是从市场中获利,这就限制了装机规模,也很难形成各方都有利的商业机制。光伏发电目前的受益人恐怕只有拿到国家补贴的业主本身,民众和电网企业都没有获益,成熟的商业机制更是无从谈起。
成熟商业机制的建立前提条件是成本要低,成本低了民众才有利可图,电网也能从发电与卖电的差价中获取利润,这恐怕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在未来3~5年内,光伏发电仍依赖补贴,仍是政府财政拨款发挥主导地位,那么市场容量和市场份额就不会无限制上升。
较为成熟的商业机制的形成至少在2015年之后,这是根据成本的降低幅度来决定的,2013年国家能够完成产业去产能化,2014年光伏政策虽然会较为完备,但毕竟电网企业的积极性较差,更何况,大面积的安装光伏发电,如果没有合理的费用分摊,是很难让电网企业感兴趣的,因为不要轻易谈光伏复苏和爆发,难度太大。
行业人士需将光伏产业看作一个普通产业,重新审视和看待这个行业,而不要再依赖政府的救助,则光伏产业的洗牌可能会快一点,回到正轨的时间也就会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