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中国家具企业突破“星星格局”的路径在哪里?“中国宜家”在哪里?
“这里头实际上涉及到两个命题,一是做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大规模企业,二是做百年老店的大品牌企业。如果要做大规模,产融结合应该是一种趋势;如果要做强品牌,走细分市场,专注服务领域应该比较可行。产业洗牌风暴才刚刚开始,一切皆有可能,不好断定谁将成为‘中国宜家’。”王志明说。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新力量的注入必将促使中国家具产业升级发展,中国家具业需要**型的企业去破局突围。而且,中国家具文化源远流长,能够凝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应该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袁卫东如是呼吁。
视点分析——
资本未必是救世主
资本总是逐利的,六七千亿的家具产业规模给了无数风投巨大的富想象空间。并且,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强大消费需求拉动下,家具产业尚处于快速上升通道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中国家具企业来说,融资不仅仅意味着股权的稀释,还要承担“对赌协议”带来的高风险,而且,风投炒作的目的在于将家具企业推上资本市场之时,满载真金白银全身而退,“这种资本炒作理念必然与家具企业做强品牌的初衷背道而驰,“对接资本可能让我们一飞冲天,也可能让我们丢盔卸甲。”“与以前投资客冷淡的态度大为不同,现在很多风投私募都会主动找上门。比如我们公司,从去年至今就已经跟美国四家风投公司有过接触,只要我们点头,风投随时进入。”南方家私总经理张君告诉记者,但资本也不是救世主,他们更多看中的是中国家具企业的渠道而不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