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是中国的“稀土人质”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评论说,在稀土问题上,美国现在将自己置于“中国人质”的位置上。这种“人质心态”在西方媒体上很流行,他们通常把自己描述成被勒索者,而中国则是试图“打稀土牌控制它们”的恶人。美国企业研究所评论说,资源恐吓不是什么新鲜事,古罗马军队曾以至关重要的补给压榨对手;美国1941年对日本切断石油供应,导致珍珠港事件;俄罗斯总理普京2006年、2009年两度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中国对稀土的利用更为微妙,但原理是相同的。“人质心态”在美国早有先例。冷战期间,美国一度认为锡是一种关键金属。由于担忧共产主义会从朝鲜半岛蔓延到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重要锡生产国,美国大量储备锡。在1972年顶峰时期,美国的锡储备量多达25万吨,超过当时全球一年的总供应量。后来,该担忧被证明是杞人忧天,为清除这些储备美国花了30年。
美国fredericksburg网站将China(中国)和monopoly(垄断)结合起来,特意造了一个新词:Chinopoly(中国垄断)。但实际上,在稀土资源上,中国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控制者,更像一个“仆人”。直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还是世界**主要的稀土供应者,后来主要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标准较低,仅占全球储量36%的中国产量占到了全球的97%。高成本、环保条件严格的西方稀土矿关门大吉。20日的美国《全球邮报》以另一种思维写道,随着世界日益依赖稀土,中国不动声色地垄断市场,造成短缺局面。通过造成紧缺,中国准备攫取更高价。北京也希望吸引世界主要电子和清洁能源公司在中国建厂,将稀土作为“胡萝卜”向它们提供,以保护国内市场,这还将增加中国就业。
中国稀土学会学术部主任陈占恒20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国外并不是没有稀土资源,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稀土。中国表示将削减稀土出口产量引发西方众多指责,原因在于中国的稀土价格太便宜了。一个现实情况是,包括打火机、钢材等中国很多产品都受到过西方的倾销指责,遭受过西方的反倾销调查,但因为低价都导致西方稀土矿关闭的中国稀土却从没受到过反倾销的投诉与指责。西方**矿业分析师约翰·凯撒对媒体说,中国人“不想生活在污水坑里”,他们决定关闭高污染企业,包括生产稀土的一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