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服务业的物流,只有在工业产品复苏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带动,因此反应会相对滞后。到2010年的**季度,才开始初露端倪,**、三类产品的同期增长也超过了80%,增长幅度基本与内燃车持平,属于第二大类的前移式叉车需求量则增长较慢。
值得注意的另一现象是,作为市场中高端产品供应者的外资品牌,在2009年一蹶不振,平均降幅达到将近30%,部分企业甚至降了50%。这是由于高端叉车的传统用户,那些欧美日等外资或者合资企业,受国内经济影响,自身发展受到限制,尤其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因此去年下半年至今的增长,基本上要归功于以合力、杭叉为首的国内品牌。
国内品牌在内燃叉车的技术上,基本已臻于成熟,品质与价格处于比较合理的区间。加上庞大的分销网络,具有外资品牌所没有的优势。加之由于出口受挫,出口量大幅下降,很多国内品牌开始更加关注国内市场,着力开发国内市场,也造就了其在国内市场的辉煌。
未来可能影响叉车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然出于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与方式。政府近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发展高科技产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这一总体方向应该是不会有变化,只是目前出于短期内振兴经济的要求,而有所减缓。中国的经济仍然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因素,也有着许多的难题,经济危机并没有完全过去。如何从投资拉动的短期增长,转变为需求拉动的长期增长;如何控制信贷规模;调整不健康的经济结构等,这些同样地也制约着叉车业的发展方向与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