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通行了近40年的铁矿石年度定价谈判机制被三大铁矿石巨头强行推倒,并欲以极度定价体系取代。面对全球铁矿石定价机制的突变,国内钢铁业在经历了一段“情绪化应对”的过程后,如今已渐趋于理性。用一些市场分析师的话来说,就是“该来的总要来,该去的总会去”。
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5日在网上业绩说明会上首次表示,铁矿石定价机制的改变已是大势所趋。为了应对,公司将在谈判机制、定价模式上探索新的路径。马国强透露,从4月起,宝钢在采购进口矿时,与矿商以一定涨幅进行预结,待谈判结束后结算补差。
国内一家大型钢铁企业的负责人近日对记者表示,在铁矿石阶段性的供不应求和三大矿相对垄断地位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今年定价机制的变化问题。矿山凭一时之力的强势诉求,未来总会付出相应代价。这可以把它交给时间来平衡。市场的实际也是如此,矿价与钢价的互推,总不会没有一个尽头。近期,国内钢价冲高回落,现货铁矿石价格也在高位出现松动就很能说明问题。
“该来的总要来”
中钢协相关人士曾在一个场合说:“现在连买菜的老太太也关心铁矿石价格问题。”
业内资深人士解释说,大宗商品的价格谈判,绝非仅铁矿石一项。就算是钢铁产业内部,除了铁矿石,也还有焦炭、废钢等等其他值得关注的原料问题。但铁矿石价格谈判引起大众的格外关注,原因就在于其典型性。
专家指出,铁矿石定价机制的变局,既有远因,也有近因,其中反映出“中国需求”与全球大宗商品资源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博弈的复杂关系。不论是阶段性的供不应求,还是国内矿价“双轨”带来的贸易秩序混乱,还是三大矿的强势诉求,一切“虚虚实实”的市场状况,都会**终反映到价格谈判中。
据“我的钢铁”资讯机构研究人员回忆,矿价机制的变化,8年前就埋下了“伏笔”,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出现了长协价与现货价的“价差”。到国际金融危机前后激化,危机之前长协矿价大涨,在矿价续涨的预期下钢企大量高位囤货,矿商控制发货节奏。在“谁也未准确预料”的危机爆发后,现货矿价大跌,钢厂在大降库存的同时暂停高价长协矿的进货,长协合同“名存实亡”。在应对危机过程中,中国钢铁业复产迅速,对进口矿重拾“大规模进货”之势,现货矿价迅速拉起,国内钢厂在长协矿谈判中所持矿价需回到2007年价位的诉求难得结果,年度价格首次不了了之,年度长协谈判开始解体。
从这一过程看下来,今年矿商提出季度定价的转变,可以说是“该来的总要来”。而且,今年以来的供求形势进一步加强了矿商的强势。据中钢协**新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粗钢产量同比增长24%以上;粗钢日产水平相当于年生产粗钢6.41亿吨;进口铁矿石同比增长18%。在这样的数据面前,矿商肯定会提出一个很高的矿价涨幅。
“要控制矿价,只有钢厂减产一条路。”国内钢铁资讯机构“钢之家”的负责人吴文章坚决地说。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中钢协近期虽然依然称谈判还在进行中,但首度表示钢厂可根据实际需要,在符合行业自律框架的前提下,与矿商协商以临时价格购买铁矿石。
宝钢总经理马国强表示,如果以往的长协定价方式被完全取消,将对公司的生产、营销和用户等环节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