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施工完毕的一个工地,发生了一些烦恼的事情,验收标准和施工前的要求落差使得我们进退两难。心静之时回想从事这么多年建筑涂料的经历,总有一个抹之不去的扣结,那就是偷工减料,削减工序,以次充好的事件时时发生,该如何才能避免呢?无奈,甚至是被迫,痛苦有时甚至厌倦,内心的呐喊总是突破不了那个薄薄的纸片!如何才能顺顺当当的按照标准工艺施工呢?
建筑涂料的施工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刷涂、喷涂或是滚涂,其实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寿命、功能确实需要精心的设计。涂料的主要作业面是墙壁,对于建筑物的施工,因为各有各的施工队,标准不一样,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墙体特征,如果只是简单的设计成刮腻子—刷底漆---上面漆,真是把涂料施工看的实在是太简单了,没有了一点技术含量和专业权威。
现实里,很多工程方就是把涂料看的十分简单,甚至包括涂料的生产,总觉得一个大缸就可以了,涂刷更简单,找几个人拿着滚筒滚几下就可以了,所以呢心里总用这个秤来衡量,出现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说,涂料的施工工艺的复杂性。建筑涂料的施工,目前的要求款式大都是平涂、拉毛、浮雕三种,其他的如氟碳漆,金属漆等在民用市场较少。如果说设计施工工艺,做这个时间比较长的同行肯定能脱口而出:基层处理,刮腻子,(喷弹点),底漆,(拉毛),面漆,这是传统的一贯做法,基本上所有的施工工序都这么设定。当然,这样的工序从顺序上是没有什么差错的,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任何一个环节的执行,到底是该怎么办。基层如何处理,处理什么?腻子如何批刮,刮几道,用什么料?面漆如何选择?拉毛到底是什么样的毛比较美观或是更能达到功能效果?问题大都出现在这样的地方,所谓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也就包含在里面,字面上的工序、工艺是根本看不出的。
看看很多建筑涂料行家给我们的建议就可以知道,涂料的施工不是简单的,**要知道墙面的情况,湿度,碱度,平整度,水泥的标号等等,根据这些前提条件才能选择合适的腻子和底漆,抗碱还是抗裂,柔性还是刚性,是先封底还是先刮腻子,确定了**步,才能进行第二个思考范围,根据对方的要求是批刮几道呢?或是喷多大的浮雕弹点呢?或是拉出什么样的花纹呢?要弹性系数高的还是用弹性系数低的呢?等等,中层的问题解决了,才是面层的问题,怎样的材料才能和中层匹配呢?什么档次的产品才能达到一定的寿命和功能呢。如此这样,才能将整个施工工艺完善。而**终根据这样的工艺报价才能算是科学报价。
我也知道,如何能按照标准来执行,有的时候不是自己能够完全可以控制得了的事情,也受很多因素干预,所以啊,执行困难也就再所难免。我总结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