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建材企业打“品牌”必须经过市场的淬炼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09-01-16 13:52:36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名牌是在市场中拼出来、杀出来的,是在经过浴血拼杀后,淘汰了99%后剩下的1%。——樊纲

    中国进入WTO以后,众企业纷纷吹响进军世界名牌的号角。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资本、成本、营销和品牌上的竞争,品牌成了许多企业家考虑的**要务。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却瞄准了中国本土市场,把这个极具潜力的市场作为全球营销战略中心。形成了国内品牌要冲出去,国外品牌要杀进来的反差局面。中国品牌是否应该加快国际化进程?本土品牌如何面对国际品牌的全球化竞争?政府部在推进名牌战略中应发挥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樊纲先生。

    平和心态待品牌 稳步慎防“洋跃进”

    记者:中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品牌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经营战略,品牌建设也成为近几年的热点话题。您认为中国企业如何创品牌,政府应为企业创品牌搭建一个什么样的平台?

    樊纲(以下简称“樊”):对于这个问题,我先谈一些个人看法。现在一提到品牌,就说国外有多少世界品牌、中国没有世界名牌、中国品牌很弱等等,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希望中国的许多企业只满足于做一些简单加工、生产,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在做大后,也考虑品牌建设。但品牌建设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就目前国内现状来看,中国是一个经济后来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GDP**高的广东人均才4000美元,而瑞士已达40000美元,发达国家是经过几百年才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二十年,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还很大。所以要以一种平和、现实的心态来看待品牌国际化,否则又是“洋跃进”。

    中国有许多企业都才刚起步,还很弱小,需要踏踏实实地发展壮大,而不是一味地不计成本地为了品牌而品牌。品牌要靠市场来造就,是在市场中拼出来、杀出来的,是在经过浴血拼杀后,淘汰了99%后剩下的1%。

    政府推进品牌建设诚然有其裨益,而作为经济学者,我比较习惯“冷思考”,望能防患于未然。品牌是企业的品牌,政府参与品牌建设,民营企业还好些,会考虑本企业的赢利和发展问题,而国有企业,如果政府单向地催促加速品牌建设,某些企业的发展有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作为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赢利和发展才是**位。企业可以在某一段时间不赢利,但从长远来看,仍要以赢利为根本,这是经济学**基本的道理和规律。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考虑创品牌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成本支出,想到经济规律。

    2002年,有个世界**的营销大师到中国来,讲一个名牌,搞制造的挣17块钱,搞品牌的挣50块钱,**后在美国曼哈顿第五大街做营销的才挣33块钱。看起来似乎是搞制造的挣得少,但他有没有算过,那个做品牌的要花多少广告费、制作费、品牌维护费;做营销的在曼哈顿租个店面要花多少钱、雇个店员要花多少钱等等。如果按成本核算,也许三者所挣的利润都相当。就国内企业来说,如果没有较强的成本负荷能力和承载能力而硬去做品牌,有可能会亏得一塌糊涂。

    所以,在企业都还相对弱小时,一定不能盲目做品牌,要认真研究自己的优势、劣势。说实在话,国内企业在面对巨型跨国公司时能生存下来,能赢利,并撕杀出一定的市场占有量,已是非常了不起了。当前似乎有一种看不起加工制造的观点,其实加工制造也有自己的市场空间,中国已成为加工制造的世界工厂,至少还有17元可以赚,创品牌条件尚未成熟的企业**就要抓好这17元。如果从加工制造起步,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品牌成熟一个上一个,中国可能会后来居上。发达国家用了200年才形成一批世界**品牌,我们可能只用100年;他们用100年,我们就有可能只用50年。

1 2 3

推荐阅读

更多>>

建材企业 WTO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