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能特点 1 、封堵与自动弥补性能 因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 ( 含活性母料 ) 的防水涂层空穴小且较少,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活性质被封堵在涂层中并未聚合或只产生低聚现象,这样使涂层具有一定的活性,在基层含水的情况下,其活性材料自动释放出来,可再次随水带入基层更深处逐渐进一步聚合产生稳定的结晶体以封堵水的通道,从而起到自动弥补缺陷的作用,防水性随时间增强,使防水能力达到**高。
2 、透气功能 活性质聚合后形成针状结晶体,大分子或高分子的结晶体含有较多的疏水基团,致使基层空隙内填充的结晶分子表面张力较小而不吸水,但结晶体本身却不是致密结构,气体可以透过,而对液态水却有很强的抗拒性。
3 、自催化特点 ( 1 )快速结晶型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中的硅酸盐水泥对涂料中的活性物质具有自动催化聚合作用,结晶速度快, 24 小时后表面即可产生一定疏水效果;非自催化型渗透结晶材料结晶速度很慢,一般需要 7 天后才可产生一定疏水效果。 ( 2 )快速结晶型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因为结晶速度快,一次抗渗压力可提前 14 天即可达到标准要求, 28 天的二次抗渗压力可达到标准要求,压力降≤ 0.2 兆帕。这样,采用本产品可大大地缩短;工程材料检测的时间,实用性增强 ( 3 )快速结晶型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在施工 48 小时后表面即可产生一定疏水效果,这样涂层和基层可产生较好的保水效果,不用养护或稍作养护即可保持良好的抗压和抗折强度;非自催化型渗透结晶材料需要在施工 7 天后表面才可产生一定疏水效果,这样要求涂层终凝后作养护处理,以保障涂层较好的强度指标。
4 、**性防水说明 现在很多厂家都说渗透结晶型材料的防水功能是**性的,我们认为此说法不够准确。在结晶型防水材料达到防水初步效果后,涂层中还封存有大量的未聚合或低聚合的活性物质,当结构发生细微变化或渗水压力增大时,涂层内部的活性物质会因此再次与水接触,并将继续化解于水中,于水通道的缺陷处产生进一步缩聚反应,形成聚合度更高的结晶体堵塞透水通道,增强基层的抗渗能力,使基层具有持续的堵塞裂缝等缺陷的功能,保持良好的防水效果。所以我们认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该是具有持久性防水功能。
1 、母料的作用 ( 1 )自身形成针状结晶体。 ( 2 )催化水泥中钙离子形成胶体结晶 ( 钙化反应 ) 。 ( 3 )防止混凝土中集料碱流失起保护作用。
2 、母料掺量对抗渗压力的影响 没有加结晶活性母料的标准混凝上试块的抗渗压力为 0.35 兆帕,当加入结晶活性母料后,抗渗压力增加,并随母料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加,当母料的加入量大于 8 %后曲线上升缓慢,抗渗压力增加不明显。考虑到各种原因,本公司建议参量在 4 — 6 %之间,产品可达到 GBl8445-2001 标准要求。
3 、结晶条件 活性质水溶液浓度增大而发生缩聚结晶—结晶活性母料在水泥水化过程中或在未干的水泥制品湿面上施工时部分活性质溶解于水中,并随水散布于水泥制品中,但随着时间增长,一部分水参与水泥的水化反应,一部分水被挥发散失、,致使活性质水溶液浓度增大而发生缩聚结晶。 碱性降低 ( 即 pH 值降低 ) 而发生缩聚结晶—在涂料施工过程中,活性质微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周围环境中的酸性或弱碱性物质,使活性质微溶液的 pH 值降低,当溶液 pH 值低于 12 时,活性小分子就会逐渐自动聚合。 硅酸盐水泥中的三氧化硅离子是活性质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在水泥水化的过程中不仅夺去活性质溶液的部分水分,还产生一定的水化热量,为活性质聚合提供良好条件,从而起到催化聚合的作用。
4 、结晶体形成快慢 (1) 结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快慢与催化条件有关 ( 母料、辅料、水泥、空气条件 ) 。 (2) 结晶快类型的材料需养护的时间短,能在短时间内起到堵水效果,短时间内可达到标准抗渗指标,渗透功能较差。 (3) 结晶慢类型的材料则需长时间的养护,刚开始涂膜是堵水功能较差,随着结晶体的聚合度增大才逐渐显示出疏水效果,渗透功能都较强,表面施工效果好,但工期长。
5 、封堵与自动弥补原理 在有水的情况下,活性分子溶于水,并随水带入基层空隙。随着 pH 值下降,在硅酸盐的催化下,活性质在基层和深层空穴中逐步聚合,产生结晶体,活性物质所产生的结晶体为松散性的针状组织,不能因渗透结晶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大分子或高分子的结晶体含有较多的疏水基团,不仅对基层缺陷起到填充阻水作用,还因为结晶体的疏水性而大大增强了对液态水的抗渗性能。
6 、渗透机理 (1) 渗透条件:在有渗透压力的情况下,结晶活性母料中的活性质自然渗入基层中:另外,混凝土中毛细管具有亲水性,而结晶活性母料中的活性分子溶于水,在有水的情况下,随水渗入基层空隙。 (2) 渗透深度:结晶活性母料的渗透深度与水的带入深度有关、与基层疏松度有关、还与活性质溶液在基层表面停留的时间有关。通常 5~50 毫米。 结晶型材料的渗透深度与水的带入深度有关。活性材料是固体物质,它的防水作用主要源于其自身的聚合反应,由活性高的小分子或低分子聚合成惰性的大分子或高分子,堵塞基层的渗水通道而达到高效的防水作用,因为活陛质结晶是在水溶液中进行,没有水的带动.这些小分子或低分子只能浮于基层表面起聚合反应,而不能深深地渗入基层结晶,所以为了使活性小分子产生较好的渗透性,可在施工前对基层进行充分的润湿处理;使小分子随着水带入基层深处的缺陷聚合结晶。由此可见,活性材料的渗入深度由水的带入深度决定,即基层含水越丰富其渗入就越深,活性质的渗透原理与水溶液的渗透原理相同。 活性材料的渗入深度不仅与基层疏松度有关,还与活性质溶液在基层表面停留的时间有关,基层较疏松,活性质在基层表面停留时间长,则活性材料渗入的深度也会较深。 (3) 抗渗压力与渗透深度的关系:市场普遍认为,活性物质渗入基层越深,即在基层越深处产生结晶体其防水效果越好,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严谨。抗渗压力是衡量防水效果**重要的指标之一,活性物质渗入基层越深并不能代表抗渗压力越大。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中活性物质含量很少 ( 约占总重的 4 % ) ,这个量所产生的结晶体显然不能满足混凝土深层的填充要求,因此,即使活性物质渗入基层较深,也会因其缺陷、空隙填充率不高而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基层的抗渗压力,而对密度较高的混凝土,则活性材料很难渗入深处。正常情况下,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中活性物质所产生的结晶能充分地填充混凝土表层 5 毫米深的缺陷、空隙,并使其成为一道抗渗性好的刚性防水层。
三、区分方法 目前市场上有两类无机粉末型防水材料.外观性状极其相似,如何判别粉末防水材料属于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呢,**科学的方法就是检测其二次抗渗压力经过许多专家反复验证,非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做一次透水试验后,不会产生再结晶现象。也就不具备自我修复缺陷功能,其二次抗渗压力很小,此类材料只能满足 JC900-2002 标准要求,而不能满足 GBl8445-2001 的标准要求。而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则可以,保持较好的二次抗渗压力,并满足 GBl8445-2001 的标准要求。但由于检测材料的二次抗渗压力需要两个月时间,操作复杂,费用高,不太实用,为此,我们常常需要采用一种简捷而直观的方法来判别。**简易的方法就是做浸泡观察试验,鉴于各个厂家出品的渗透结晶材料表面性状各异,但其材料都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遇水产生结晶体,而且结晶体不溶于水才能起到填充缺陷阻水作用,所以,只要将做好的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样块 ( 自然条件下放置 24 小时 ) 放入干净的水中做浸泡试验,浸泡时间 24 小时,如样块中有大量的不溶物 ( 结晶体 ) 渗出,则可判定该材料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否则可判定为非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另外,也可采用观察剖面结晶体的方法来鉴别。
四、适用范围 采用渗透结晶活性母料生产的快速结晶型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推荐用于:做地下室防水;隧道防水;,水池防水;路桥、大坝防水;屋面刚防水层。 但不推荐用于:做外墙防水;做厕浴间防水;单独做屋面防水。
五、施工说明 1 、采用渗透结晶活性母料生产的快速结晶型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有以下施工要求: (1) 光面要基面潮而不湿,吸水率较大的麻面要有一层水膜。 (2) 水灰比不可过大。 (3) 二次涂覆间隔不可过长,指压无印为准。 (4) 涂层固化后 8 小时内批砂浆或批砂浆前刷一遍水泥油。 2 、采用渗透结晶活性母料生产的快速结晶型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施工十分便利: (1) 直接在未干的浇注混凝土表面施工、简单、快捷,防水一次性到位;而绝大多数防水材料要求在混凝土终凝达到**终强度后再做防水层,施工工期长,需要清理表面和找平处理,操作复杂。 直接在新浇注的混凝土表面撒结晶星干粉,不仅可以大大增强活性材料的渗透性,延展防水层的深度,还可以对混凝土本身起到保水养护作用。 (2) 在未干的砂浆表面施工,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如不便于在新浇注的混凝土表面做干粉施工,也可以直接在未干的砂浆表面上做干粉处理,其效果作用及效果等同于在混凝土上做干粉处理。 (3) 在潮湿面上施工,不仅粘接性能好,渗透性能也增强,但不能有明水,原因影响防水层本身的强度,使防水层易退粉、脱落、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