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热点】三中全会关你什么事?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13-11-13 11:07:42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所有的宏大叙事必须承载在个体感受上。本次三中全会到底会给个人带来什么影响?

所有的宏大叙事必须承载在个体感受上。本次三中全会到底会给个人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可以暂时放下“时点”的考虑,暂且认为以下5项改革方向是正确的、迟早会实行,做一个有趣的推演,看看三中全会后它们会对个人财富、房价、公权私权边界、自由创业造成什么影响。

三中全会与个人财富。​

金融改革对个人财富的影响**为直接。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通常会上升。对于不理财的人而言,是一个利好。但与此同时,存款保险制度有望在三中全会后推出。这一制度将使得金融机构破产成为可能。钱放银行**保险的民众心理,需改变了。

与利率市场化相伴生的,是金融机构的分化。信誉好的金融机构,将会维持较低的存款利率;而信用水平低的金融机构,其存款利率水平会更高。敢不敢高风险高收益,成为普通人的一个选择。​

存款利率上升使得存贷差减少,银行“躺着赚钱”的局面被彻底打破。银行转型将带动理财产品的转型,金融市场上的个人理财产品将会更加丰富,而与银行业务结合紧密的这些产品,可能比现有的理财产品拥有更高的收益率。​

本届政府正在力推的人民币国际化,将使个人能够在全球自由配置自己的资产。​

土地改革的影响,不同阶层透过土地增值获得收益的能力各不相同。对于农村集体土地的居民而言,他们将可能透过集体建设用地有限入市或者“地票”交易等形式,使过往无法盘活的土地资产给他们带来一定的货币化收入。对一般城镇居民而言,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的下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购房时的经济压力(这种压力即使下降,仍是极为有限的)。对于中产以上的城镇居民而言,房产税的扩围和推广,将给他们带来现实的影响,持有环节成本升高,个人财富随之缩水,他们需要为此拓展更多的理财途径,而不再依赖房产。​

三中全会与房价。​

1.农村建设用地入市。直接影响是土地供应加大,小产权房问题得到解决。​

2.房产税。房产税的推行没有太大悬念,总体看仍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三中全会可能使这一过程开始破题。房产税出炉对二三线城市地产的影响强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投资投机需求可能会明显降低,从而出现房价下降。在一线城市,由于长期供求关系依然紧张,房产税增加的税负成本仍可以在交易过程中向购房者转移,反而进一步推高房价。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德国以及韩国历史上推出房产税之后,并未导致房价下降。而从已经开始房产税试点的上海、重庆的情况看,房价上涨的势头也并未得到遏制。​

3. 城镇化和户籍改革。户籍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清楚的,即先从中小城市开始,从非沿海地区开始,从压力小的地区切入,以尽可能消化社会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会受到这部分因素的支撑。对比前面所提到的,当地的投资投机需求本身受到抑制,但外来人口新购房的需求(虽然远不如一线城市强烈),仍然可以使房价水平不致出现明显下跌(维持升幅也有可能,但不能同一线城市相提并论)。​

4.利率市场化。有学者认为,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贷款倾向央企、国企的局面会得到改观,民营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会降低。成本降低有助于房价下调。利率市场化以后,按揭利率将出现上升,从而增加买房的成本,这会令投资房产的需求减少以及房屋空置率下降。​

5. 调控。政治局刚刚就保障房问题进行了一次集体学习,透露出房产调控会发生变化,不会主要以短期的行政方式控制房价,而转向加大供应,追求市场化的长效手段。​

总体判断,部分地区房价可能继续上涨,多数地区房价上涨的势头会得到遏制,但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

三中全会与自由创业。​

很明显,本届政府想重现1992年十四大前后民营经济井喷发展的辉煌,这种辉煌在21世纪初国进民退步步紧逼下中断。​

减少行政审批,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开放垄断领域,对创业者和民营经济皆为利好。相对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民营企业的高增长至关重要。“克强经济学”拒绝大规模财政货币刺激,可为民营企业提供较好的短期宏观环境。​

但决定民营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一近一远两个因素。近者,减税;远者,平等待遇。​

减税,从前面分析可知,当前领导层有底线压力,必须掌握足够调控力以保增长,减税短期内不太现实。​

平等待遇,与国企的关系,本质上涉及政治理念,非经济领域改革所能解决。​

前几年高层连发“36条”、“新36条”,提出了大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提法,但均无力大幅度改变。从短期来看,对国企改革很难动到核心。这是政治课题,不是经济课题。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