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营销模式都有其两面性,跨界营销也不例外。跨界营销有非常显著的特点是所有企业必须考虑到的——其一就是风险非常高。
跨界营销风险来自于多个方面,**是跨界到另一个陌生的领域当中,这个企业对这个新领域的适应能力是一个问号,如果不适应就是直接失败,再财大气粗也是没用的。2012年初,平安集团就是希望收购“一号店”来整合客户资源,打造完善的平安医药的电子商务链条。但是具体实操过程中,发现盈利能力非常差(仅6-7亿元),而且平安与一号店的客户资源无法整合,**终在2013年平安不得不考虑将“一号店”大部分股权再转给沃尔玛,退居幕后。这其中无论是对平安的业务,还是“一号店”的发展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困境。其次是与跨界的其他企业合作的时候,是不是能够精诚所至,合作无间,毕竟隔行如隔山,防人之心不可无,企业无法保证另外行业的企业真正能够遵守跨界合作的游戏规则,在双方的利益博弈中不出现话外之音,造成企业自身的严重损失。再次就是企业自身的战略斗志。跨界营销在短时间不能出现特别大的成绩的时候,企业能不能沉得住气,坚持下去,直到出现预想中的效果?如果贸贸然就此撤军,那么在资金和战略上又要进行重新的转移,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痛苦的,而且也代表着之前的想法完全被否定了。
除了风险特别大之外,第二个特点就是投入成本远远高出传统的营销模式。网上有一些比较**的跨界营销案例,参与的金额都是以“亿”为单位进行计算的。这其中就进入之前对“触及”领域先行的背景、技术、知识的储备,以及正式投入合作中的“占领和拓展”费用,以及再后来面对两大行业竞争对手反击的“反击”投入等等,用钱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营销战略始终。如果企业不具备这样长期持续的资源投入能力,后继无力而中道夭折的话,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
所以,为了让企业真正善用“跨界营销”这把“大杀器”,上海**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CEO博锋先生推荐企业在两方面入手:
以家电行业为例,**企业自身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战略上的准备和资源上的准备。战略准备是指企业在企业战略、品牌战略、家电产品战略都围绕“跨界”这个理念展开,既然决定了以“跨界”为目标就应该坚定不移地执行,不能轻言放弃,更不能以“跨界”为炒作概念来虚张声势,欺骗消费者,搅乱行业格局。资源上的准备则包括企业的整体规模上的准备,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企业必须拥有充足的“跨界”资金,包括“跨界技术”、“跨界营销实战”以及“跨界团队”等的重新建设等,参加跨界联盟以及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的战略投入等。其次,如果企业仍然担心自身没有办法切实掌握的话,还可以聘请外脑智业机构,很多专业的外脑机构对行业发展、企业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拥有非常前瞻性的目标,另外有部分特别优秀的外脑机构甚至能够实际参与企业的营销过程,给予企业非常多的具体的帮助,通过这些外脑机构的助力,也许企业“跨界”会顺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