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拥有者李强收到国家电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发来的一张特殊电费通知单。通知单的电费数额一栏的数字是“—301.35元”。这300多元钱,不是他欠供电公司的,而是他将自家发的电并网以来的收益。
自家投资建发电站既有诱人的前景,也有一些实际困难,应该理性看待。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收回成本是对正常情况下的发电与收益计算,其中还有很多未知与变数,比如设备维修检测、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等,收回成本并获取收益也许不会是想像中那样如意。何况,光伏发电靠的主要是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使得光照条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那些光照差的地方,或者虽然光照好但秋冬季节光照不理想,发电就将受到影响。
从体制的角度看,包括个人家庭产电在内的分布式发电是一种新的能量供应系统,势必替代一些传统的能源系统,也因此会遇到传统观念、行业利益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目前电力体制下,国内的电网公司发电、配电和输电合一,既要追求盈利**大化,又操控了垄断的话语权,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利益驱使下阻碍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而从技术上看,智能电网发展滞后也阻碍分布式能源发展。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较为突出。分布式发电的频繁启动,可能造成电网瞬时负荷增大,给区域的网络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目前国内的配电体系又还无法实现实时监测。一个家庭自产电上网,或者影响不大,但如果很多家庭都并网发电,那就很可能给局部电网带来冲击,这使得我们不能不考虑电网安全问题。
然而,批量“复制”难不等于没有解决办法。关键还在于,我们在面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双重压力时,能够在发展分布式能源和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更多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