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赖于土地,碧绿的菜苗被种在了白色管子里;不喷农药不施化肥,这里的植物免受病虫害“打扰”。温岭民人谷生态农业园的玻璃房,成了各种农产品的“象牙塔”,它们在**优异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控温、控湿、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和采光,没有风吹雨晒、洪涝旱灾,在这里,农业和**先进的科技联系在了一起。
去年12月份,温岭民人谷生态园项目正式动工,为台州农业的未来描绘出美丽的蓝图。
【循环利用】 上面种菜,下面养鱼
温岭民人谷生态农业园建在一片一望无际的平地上,竖立着4所玻璃房子,每所房子,都是农产品的“天堂”。
昨天,记者来到了这个拥有先进科技的玻璃房。
在其中一个玻璃房里,记者看到,屋内摆满了白色管子,管子上间隔的几个坑,就是蔬菜的“栖身之地”。
管子里装着培植营养液,不需要传统的土壤,所需的养分全从营养液中汲取。
曾任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中心主任,现任温岭民人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成增介绍,除了将温度、湿度控制在**适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和采光等的情况也都是实时监控的。
除了并排放置的白色管子,还有几个由管子组成的三角架,上面同样种植了方椒等蔬菜。在三角架下面,是一个小小的水池,水池里养着一些观赏鱼。
“这是一个生态循环。”王成增说,养鱼的水是肥水,富含养料,用来种菜再好不过。通过水泵将养鱼的水输送到管子里,蔬菜吸收了水中的养分,水就再次变成了净水,再流回水池中。如此反复循环利用,与传统种植灌溉相比,只需要用1/20的水量。
白色管子不但前后排列,还能上下排列,这就是所谓的“立体种植”。记者数了一下,不到半米宽的空间,却种上了10排苦苣菜。这样一来,原本只有种植一两排植物的空间,就足足多出了5至10倍的量。除此之外,一切可利用的空间都没有闲着。屋顶上、墙边甚至玻璃房的地板下,都种满了植物。“收获的产量更是增加了10余倍。”王成增说。
【优培优育】 植物需要什么条件,就给什么条件
总占地2580亩,目前已建成4间透明敞亮的玻璃房。据了解,这一块地是专门挑选过,30公里内都没有污染源。
露天种植、大棚蔬菜、玻璃房里的现代农业,这3种种植方式代表了农业种植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这里一一展示。
在露天被分割出来的土地上,种着辣椒等较常见的蔬菜。“这些蔬菜对环境的要求不太高,适合传统土地种植。”王成增说,而比较“娇嫩”的蔬菜,被种在了塑料大棚里,这是现在较常见的农业形态。防治病虫害、控温控湿是大棚的优点。
而玻璃房里的高科技农业,无需施肥,不用农药,这里的农产品享受了**好的人造条件。
“植物需要什么条件,我们就给什么条件。”王成增说,这里的温度被调成**适宜状态;湿度不够就启动水帘;用挡板隔离多余的阳光;甚至灌溉用的水也是天然的雨水。
在这“**好”生长环境的呵护下,3年生的铁皮石斛只需2年的时间便可采摘,大大缩短了生长周期。因为是智能温室,蔬菜的生长并不受四季的限制,摘完一批又立刻种上一批,产量大大地增加了。
“拿生菜来说,一年亩产量大概能达到10万斤。”王成增说,而普通的传统种植一年亩产量只有几千斤,收益天差地别,“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这样的农业形式能得到推广。”
【智能操控】 动动手指就能调整植物生长环境
其实,这个项目早在去年就已动工。去年9月,温岭民人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传统农业模式资源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较低,建设这样一个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正是为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走上科技化、现代化的道路。民人谷生态园项目正是朝着这样的目标而去的。
先进的技术体现在生态园的每个角落。除了栽培技术,大棚和玻璃房全部采用智能操控。植物赖以生存的二氧化碳、湿度、温度等都能通过远程计算机进行操作,不用亲自下地,通过手上的电脑,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都能一目了然。
“通过在手机上安装软件后,就能用手机对这里的环境情况进行实时掌控。”王成增说,这样一来,农民辛苦下田种地的情况被彻底改变,智能化农业让农民彻底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通过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
王成增说,以后,这里将成为一个集观光区和教育基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区,目前的4套玻璃房还只是样板房,在规划中,将有更多的玻璃房被陆续建成。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商报 作者:王 悦 责任编辑:丁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