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善加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
◆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光伏发电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的协调,建立简捷高效的并网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对关键设备实行强制检测认证制度。
◆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
◆完善支持政策。根据资源条件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电价,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根据成本变化合理调减上网电价和补贴标准。完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光伏发展的机制,光伏电站项目执行与风电相同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完善电价定价机制和补贴效果考核机制,提高政策效应。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2012年,中国光伏行业的寒冬。
盲目扩张带来的产能过剩、欧美相继发起“双反”……内忧外患,让昔日无限风光的光伏行业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江河日下。负债、破产等负面消息不绝于耳,企业举步维艰,行业风光不再。
在这个寒冷年度里的**后几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首次提出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电价;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
光伏产业,能否重现生机?
内忧外患
国内光伏行业在经历了几年的辉煌之后迅速陷入衰退。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育新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光伏产业毛利率约在30%左右;2011年则降到了10%以下,企业几乎难以实现盈利;直至 2012年,海外上市的中国光伏股中,毛利率低达1%以下者已经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为负数。从2012年上半年财报看,66家光伏上市企业净利润降幅普遍超过50%,毛利率均低于10%,10余家光伏上市公司亏损。在重重压力之下,尚德、赛维等昔日的**企业深陷破产危机。
国内光伏业已陷入了全行业亏损的境地。而之所以形成如此局面,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干预过多显然是不能逃避的话题。当年,尚德与赛维的成功案例,羡煞旁人。很多地方政府醉心于光伏造富的惊人速度和美好前景,短短几年内,全国几十个光伏产业园先后建立。与此同时,一些与光伏产业本无关联的老牌企业在光伏**企业“拥硅为王,达产成金”的神话吸引下,也开始纷纷转型光伏制造业。企业核心技术缺失,无视市场需求,地方政府盲目推动,银行大举支持,在多方的作用下,中国光伏行业一路“高歌猛进”,直至2011年,行业终于开始在五颜六色的泡沫中,迷失了方向。
在行业陷入衰退的同时,欧美“双反”又相继袭来。中国光伏组件出口依存度极高,2010年之前,约有98%的产品出口欧美市场;2011年这项比例仍然高达90%。内需市场没有开启,外部市场又遭遇贸易壁垒,“双反”对于“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企业而言,不啻于雪上加霜。
美国solarworld等7家光伏企业向美政府申请,要求美国商务部向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超过100%的关税,从此拉开了欧美“双反”的序幕。2012年5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11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 发布公告,6名委员全票通过此前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厂商在美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裁定,对这些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根据裁定的幅度,美国将对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8.32% 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 15.97%的反补贴税。
美国“双反”余波未了,欧盟一波再袭。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据称,这是迄今为止对我国规模**大的贸易诉讼,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00亿元。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在国际太阳能研讨会上表示,自美国对我光伏产品启动“双反”调查后,我国对美国光伏产品出口从2012年1月的3.87亿美元减少到8月的0.85亿美元,下降八成。加上欧盟也启动“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王勃华预计,201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约为130亿元,同比将下降40%以上。
内忧外患,中国光伏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新政出台
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外需,企业普遍经营困难,针对国内光伏行业现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在2012年12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多项政策:善加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加强光伏发电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的协调,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根据资源条件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电价;减少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等。
会议同时指出,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既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市场、推进产业重组、降低发电成本的思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此番政策出台,业内人士分析称,这对于身处寒冬的光伏企业是重大利好。会议所提出的“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外需,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等主要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新政强调的市场“倒逼”机制也必将加速行业洗牌。
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统计,目前多晶硅减产停产企业数量达到90%,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已经停产,30%大幅减产,10%至20%的企业小幅减产或努力维持,并已开始不同程度裁员。但是国家政策指向显然并非不分轻重的“救市”。银行业相关人士就表示,目前,光伏行业已被银行列入“两高一剩”(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实施严格的名单制管理。根据国务院的政策指引,在授信方面,银行仅将有限的几家行业**企业列入支持类,采取信贷支持策略,支持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对于其他客户则采取了逐渐退出机制。
为避免产能过剩,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被严格控制,设备商将会更多地转型投资下游电站。分析人士称,此番新政的**大利好莫过于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电价以及对光伏电站项目执行与风电相同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此前,国家发改委曾发布《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以2011年7月1日为限,分别为1.15元/千瓦时和1元/千瓦时。对此,业内颇多质疑,认为这种“一刀切”的上网电价本身并不合理,各地日照条件不同,成本存在差异,同时,东西部地区火电上网价格也并不相同,但上网电价却是统一的,这对东部地区显失公平,也打消了一部分企业的积极性。对此,国务院明确提出了要根据资源条件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电价,根据成本变化合理调减上网电价和补贴标准。有了政策保证,预计今后东部地区的光伏装机将大幅度增长。此外,光伏作为新能源,理应跟风电一样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这次会议明确了这一优惠政策,解决了遗留问题。
新政中还提出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对此,业内人士也寄予厚望,“中国可利用的城乡建筑面积约有 890亿立方米,即便是**保守的计算比例,到2020年也能提供10亿千瓦的装机,约等于目前火电、水电、核电的总装机规模,这将直接拉动10万亿元产出,间接拉动20万亿元产出,同时减排13亿吨二氧化碳。”某清洁能源企业董事局主席表示。
结语
从2012年年初,国家相关部门就开始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引导光伏产业。而此次规模之高则是前所未有。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次新政不仅有对行业的宏观指导,也有具体的支持政策,效果应当在此后逐渐显现出来。但是,一个行业的发展,**终依赖的仍是企业的自救能力。对于已经习惯了依靠低成本优势和价格战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只有尊重市场才能获得自我救赎。
正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李俊峰所言,现在正是行业整合和重新洗牌的好时机。光伏行业的特性是,只有技术高、效率高、成本低的企业才有生存空间,而大多数小企业往往成本高、技术水平低、效率低。能留下来的企业,一是需要不断创新,先进的产能不会过剩;二是要建立牢固的上下游关系;三是企业需要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
中国光伏产业正在经历壮士断腕的阵痛。整合完成之时,光伏行业也将迎来转机。
记者 任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