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总部位于河北保定的英利集团获悉,面对2012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速放缓、欧美“双反”、全行业竞争激烈等不利影响,英利凭借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成本、品牌和营销网络优势,全年组件出货量超过2200兆瓦,同比增长40%,成为出货量全球**的光伏企业。
在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背后,是英利“积极过冬”战略与服务转型升级的成功。
作好过冬准备
如果说2009年底是光伏企业的“冬至”,那么,如今就是“寒冬”。
英利集团副总裁李宗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早在2010年底,英利就提出‘冬天要来了’,大家要准备过冬的棉袄,作好过冬准备。”
“在过冬的准备中,企业自身结构的从简和内部管理能力的提高很关键。”李宗炜说。
他认为,企业能不能成为一个百年企业,与自身管理和团队的能力密不可分。英利提出集团化管理,就是从每个分公司、每个业务单元自主生产自主销售的模式,变成由总部统一把控,从集团层面对资源进行宏观调配,这能**大程度地提高他们应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同时,我们对整个供应链重新梳理,实现供应链上游采购、生产与下游销售的联动。”李宗炜说。
在战略上,英利向下游延伸,通过完整产业链,实现对上下游资源更大的吞吐,寻求产业中间的联盟和合作。
李宗炜表示,英利通过供应商年会和销售年会,实现双方的战略合作。“包括邀请他们来保定建厂,携起手来共同取暖。通过这些手段把上游的成本迅速降下来。在下游,我们寻求企业、客户和银行的三方合作。英利能拿到订单销售组件、客户能拿到合适资金、银行能有很好的机会做好项目,实现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