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朗诗集团联合发起的“2011长江流域城市室内空气品质调查”,在经历了5个月的精心取样和严谨分析后,日前在上海正式发布了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的室内空气质量整体不容乐观,多数居民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控制方法的认知尚存在较大局限性。
据悉,本次调查主要从建筑及室内情况、室内个体主观感受及行为活动特征、婴幼儿或儿童健康情况、空气品质改善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数据来自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武汉、成都、重庆等长江流域地区主要城市居民的4785份调查问卷及1400余套长三角各地居民家中的空气样本。
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的室内空气质量整体不容乐观。仅从化学污染方面来看,根据对采集空气样本的分析,7个城市居民家中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4种主要污染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此外,各城市的被访者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总体满意度普遍只有40%左右,这与对室内空气质量高达70%的关注度形成鲜明反差。低满意度反映的是不佳的现状,而高关注度则凸显的是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公众的高期望,显然两者之间存在较大落差。
从调查报告中发现,尽管各城市居民对室内空气质量比较关注或非常关注,但多数居民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控制方法的认知尚存在较大局限性。如各城市受访者对室内空气污染源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灰尘和甲醛这两项上,其次是霉菌、螨虫、香烟和空调,而对氡、SVOC(半挥发性有机物)以及苯系物的关注度甚至认知度则普遍较低,这些恰恰都是毒性很强的室内空气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