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2011年涂料产业渠道与终端现状与变化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11-06-29 14:19:19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涂料企业的销售渠道从本世纪初开始直到现在,一直呈现扁平化的趋势,厂家对省级总经销商和地市级经销商不断调整和缩减销售区域,试图开拓更多的网点,开发更多的经销商直接与公司合作。而在终端店面上,专卖店、大店模式大行其道,杂货店/小型店经营举步维艰

涂料企业的销售渠道从本世纪初开始直到现在,一直呈现扁平化的趋势,厂家对省级总经销商和地市级经销商不断调整和缩减销售区域,试图开拓更多的网点,开发更多的经销商直接与公司合作。而在终端店面上,专卖店、大店模式大行其道,杂货店/小型店经营举步维艰,一些厂家开始推广新型店面,试图在终端提高经销商和品牌的竞争力。经销商的管理和成本意识开始逐步增强,依靠厂家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推广水平和销售技巧,以图更大地发展。

一、渠道的演变

销售渠道的变化,与涂料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品牌战略的调整密不可分。上世纪九十年代,涂料企业的实力还很弱小,处于谋求生存的阶段,寻找经销商时,不管你是要省级经销,还是市级经销,只要出钱进货就成。当然,省级经销商的首批进货肯定高于市级经销,但标准还没有形成,或者很低,大多是靠双方之间的条件互换后达成协议。没有对销售渠道进行长远、科学的规划。如果一个地级市同时有两位经销商愿意进货,不是从经销区域上来划分,这样做厂家担心两位经销商都会失去,更多地采用多品牌的战略,增加一个品牌,以此来增加经销商和销量。这也是很多涂料企业拥有众多涂料品牌的原因。一位涂料行业的市场专家以一句短语来形容这种现象**为贴切:一母生九子,个个抢饭吃。这种拼抢,对涂料厂家来说,分散企业资源,无法集中财力精力树立**品牌,只能算是权宜之计。对经销商来说,一个地级市,本来市场就不大,虽然品牌不同,但厂家是一样的。宣传推广起来,难免进行价格战,利润率始终提不上来。如果同厂家的不同品牌经销商在同一个市场,**度都不高倒相安无事。如果其中一个品牌销量和**度很好,再增加一个品牌经销商,生意好的品牌经销商肯定要受到冲击。对于厂家来说,从短期来看,好像销量提升,但从长远来看,品牌和销量肯定受到影响。这种状况持续到2005年左右开始出现变化,一些厂家明白多品牌战略的弊端,再加之实力增强,调整品牌战略势在必行。开始着手清理经营不善的品牌和经销商,收缩战线,集中精力打造和推广1-2个核心品牌。而经过三年左右的发展,核心品牌的空白区域越来越少,涂料企业相继进行优化经销商网络的工作,主要的一项渠道战略就是缩小省、地市级经销商区域,直接发展县/县级市、乡镇经销商,进行销售渠道扁平化。但各个厂家情况又不一样,现行的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是省级总经销。就是由一位经销商负责一个品牌一个省范围内的销售。这种渠道模式主要以华润涂料为主,除此外,很少涂料厂家采取省级代理的模式,就是一些小型企业也很少采取这种省级经销渠道模式。但华润涂料并不是全部采取省级经销商的模式,只在部分省份。主要是考虑省级经销商经销时间较长,实力强大,销量可观。考虑到撤掉省级经销商改成地级市或者县级代理,销量并不一定上升,而且风险较大的缘故。

二是地级市经销。授权区域包括市区,下辖县级市、县城及乡外镇。这种渠道模式在一些中西部的偏远地区采用,主要是考虑经济总量和配送问题。大型涂料企业如中华制漆、嘉宝莉、紫荆花等只有20%的地级市经销商。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地级市区域经销商相对较多,大概占到经销商体系的70%左右。而地级市以下的县、县级市和较大的乡镇网络就需要地级市经销商去开拓。

三是县或县级市经销商。这些经销商的区域只包括县或县级市下辖的乡镇。

涂料强势品牌如嘉宝莉、三棵树等,这种模式占到整个经销体系70%左右,是主要渠道模式。三、四线品牌只占到20%左右。

四是乡镇级经销商。这种模式是涂料企业**小级别的经销商,只负责一个乡/镇区域的销售。渠道终端下沉到乡镇,是近两年涂料企业渠道战略的终极目标。只要稍微展望一下,假设你的品牌在全国四万个乡镇中,就算只占到60%,就有2.4万个终端,每个终端每年销量只要十万,就有24亿的市场销量,多么激动人心的数字。可惜仅仅只是假设,这个目标就算市场化程度**高的家电行业都无法做到。投资巨大(店面装修/广告/人力成本等)、配送问题、市场容量问题等都是涂料企业无法解决的。虽然涂料企业宣言要把终端下移到乡镇,但这种模式在目前,一、二级品牌只占到10%左右,三、四级品牌可能连5%都不到。

五是零售与工程经销分开。无论是经销商的授权区域,还是经销品类,现在的涂料企业都拟进行调整,为的是精细化管理,提高销量。零售与工程经销权的分开,现在主要是一、二级品牌。三、四级品牌的零售和工程在与经销商签订协议时一并授予。这对于三、四线品牌来说,可以通过一个渠道解决工程代理问题。但对于一、二线品牌来讲,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要想提高工程的销量,就必须把零售和工程分开,设立独立的工程经销商。但这并不意味着零售经销商不可以做工程,一些工程信息还是需要从零售渠道获得。零售经销商需要做工程,可以通过工程报备的方式向企业申请工程产品。如果报备的工程与工程经销商没有冲突,很有可能获得工程产品和价格。而同一个地区的工程经销商也不需要像零售经销一样,只能设一个。因为工程比较特殊,大多数的情况下,是靠信息、关系和实力。所以,像在工程领域做得好的品牌,一个地区通常会有二到三位工程经销商。这种渠道管理方式对以工程为主的企业大有裨益,如亚士、鳄鱼漆,单工程销量一年至少超过二亿。

六是直销模式。直销模式也称为大客户模式。这在一、二线品牌当中,是非常受关注的。也是大中型企业今后提高销量的主要模式。客户数量不多,但贡献的销量**不少。这些大客户中,包括大型家具工厂,全国性的大型家装/工装公司,大型房地产企业等,年销量至少在五百万以上。如中华制漆与碧桂园、三棵树与恒大等。涂料企业与这些大客户大都结成战略联盟,强强联合,达到双赢的目的。这种直销趋势,在大中型企业当中,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

二、终端店面的变化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涂料杂货店,到本世纪初推行涂料品牌专卖店,再到2006年开始提倡建涂料旗舰店,涂料零售的终端店面变化一直在与时俱进。直到现在,各种涂料店面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专卖店的形式属于主流,其它形式并存。对于厂家来说,**好每个客户都专卖,不仅销量有保障,而且提高品牌的**度和美誉度。但对于经销商来说,专卖店不是**选择,他们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生存,其次才是发展。专卖店并不意味着销量,不是一把专卖店建起来,就生意红火。所以,大多数厂家都强烈要求经销商建专卖店,而经销商并不愿意建专卖店。这种矛盾状态使涂料销售终端的店面情况复杂多样。

1、开分店与关店

对于经营一、二线品牌,甚至三线品牌的经销商来说,早期在建材一条街,或者建材市场里面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店面。

随着生意的做大,一个店铺的情况就不能满足销量增长的需要。无论对于自身的发展,或者是厂家的要求,必然要在其它新建的建材街或者建材市场再找一个店面。而经济的发展,使很多地级市的老城区无法满足人口和住宅发展的需要,大多都会新建新区,新区大量的新建建筑和住宅对建材的需求是旺盛的。这样建材街或者建材市场应运而生。如果能够在新建材市场里面买到一个铺位,或者租到一个铺位,重开一家涂料店,对于经销商和涂料厂家来说,都是皆大欢喜的事情。所以,一般年销量在三百万以上的经销商,在地级市都会有二家以上的店面。而这样的经销商,早已经脱离个体或私营的性质,在名上都会印上某某贸易/有限公司等字样,完成从生意人到商人的转变。但并不是每个扩张的新店,都会得到丰厚的回报。经常看到一些地级市的新建装修市场里面,冷冷清清,一问开业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生意都没有起色。一些商户开始闭店撤离,前期和厂家的共同投入自然无法收回。

2、油工与业主

业主是实际购买者,油工是使用者。现在的二、三线城市,大多数经销商生意的70%左右来源于油工的推荐。经销商对油工的态度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能够给自己带来生意,恨的是油工对回扣的贪婪,对自己利益的掠夺。在2005年之前,油工资源对经销商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油工的支持和推荐,经销商几乎无法生存。近年来,由于厂家对品牌宣传力度加大,一线涂料品牌的**度上升,再加上在媒体的关注下,业主对油工吃回扣意识明显加强。部分业主开始自主选购品牌,少数业主甚至故意不买油工推荐的品牌。经销商才开始做一些不给回扣,或者少给回扣的涂料零售生意,但依然无法对油工强硬。可以预见,在今年五年内,油工回扣这种不正常的商业现象应该还会继续减少。

3、夫妻档/公司化

夫妻型涂料店在2005年以前,普遍存在,估计占到整体涂料店的60%,而现在只占到40%左右。这种类型的店面生意往往做得不大,除非个别现象。从夫妻型涂料店成长脱变出来的经销商,在涂料厂家的帮助下,开始招兵买马,整章建制,进行公司化管理和正规化经营。这样使得公司化的经销商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销量和资产迅速增长。一个已经高度公司化的地级市经销商年销量可以超过千万,人员达到30人以上。所以,看到做涂料的经销商开奔驰宝马并不足为奇。但并不是每个想要发展的经销商都会公司化改造成功。公司化失败的经销商往往在思想认识上不到位,认为厂家要求的公司化建议不足以提高销量,以致于舍不得投资,不下苦功。对于这种不配合的经销商厂家也无能为力,往往公司化改造升级半途而废。其实从长远看,经销商的公司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是每个经销商都有必要,一些厂商认为公司化百利而无一害,要求每一个经销商都要招人建公司。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要进行公司化管理,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才行。一些经销商生存都是问题,根本没有财力物力进行改造提升。一定要上,就是拔苗助长一场空。对经销商来说大伤元气,产生对厂家的失望情绪,严重影响厂商关系。

4、杂货店/专卖店/体验馆

杂货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都还存在,只是之前是主流,现在是非主流。杂货店形象差、面积小、销量不大,大多是夫妻档,或者油工出身的老板经营。一般做三到四个低档品牌的批发、零售,店面放点**品牌撑撑门面。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5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