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陶瓷企业降价也疯狂

来源:陶城网-陶城报 杜均 发布日期:2014-10-17 11:37:08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今年市场终端活动频次猛增,在建材市场长期进入“无促不销”怪圈的形势下,量价齐跌成为常态。只需要在建材卖场里走上一圈,就可以看到许多陶瓷卫浴商家纷纷祭出促销大旗。

今年市场终端活动频次猛增,在建材市场长期进入“无促不销”怪圈的形势下,量价齐跌成为常态。只需要在建材卖场里走上一圈,就可以看到许多陶瓷卫浴商家纷纷祭出促销大旗。“厂价直销”、“买3000送1000”、“买产品、抽大奖”等,这些算是明着降价促销,还有一些变相的降价措施,如送赠品、特惠包装,送货上门等,把价格明降变为暗降。若不这样做,零售就恐怕真成了“零”售。

“金九”乏善可陈,“银十”已然过半,陶瓷市场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各地房地产市场同样毫无亮点可言,建材需求面整体没有起色,基本维持疲软格局。由于几乎很难看到市场有明显的复苏迹象,陶瓷商家普遍持观望态度。市场需求不振及商家库存积压严重,致使陶瓷产品价格下滑区间较大。

价格是商品**为敏感的部分,看到陶瓷价格折头一低再低,行业人士自然忧心忡忡。但我认为不必对降价感到恐慌,今天这样的局面其来有自,实属必然。价格是涨是跌,主要靠供需关系决定。在供不应求的时代,不管什么形式的交易,**终价格形成一定是“拍卖制”,价高者得。在供过于求的时代,不管什么形式的交易,**终价格形成一定是“投标制”,价低者中。这是价格确定的基本常理。至于说,产品价格降到比成本还低,那实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要知道,成本高低决定企业的盈亏,但并不决定价格,即,成本和价格之间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价格一降再降,折头低了又低,是目前供过于求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产能过剩,必然会造成市场饱和与恶性竞争。要依靠市场调节,只能是拼价格、拼市场,谁输掉谁就被淘汰。价格消费曲线也表明,商品在价高时需求量少,价低时需求量大。像建材行业里水泥平板玻璃等同样是量价齐跌,一点也不为怪。

价格“跌跌”不休,促销仍然要搞,主要还是不想丢掉市场。需求虽然截流了,产量却没有截流。现在陶瓷产区遍地开花,可以预见,一家企业限产,必定面临市场可能就会被另一家企业抢占的风险,于是不管怎么样也要硬着头皮生产。因为削减产能意味着市场份额的丧失,而丧失掉的市场份额重新抢回来显然相当困难。产区众多,企业林立,品牌集中度低,致使陶瓷行业几乎很难做到“控量保价”,所以行业实质上玩起了让人提心吊胆的危险游戏。

过去很多年的爆炸式增长,掩盖了陶瓷行业的致命缺陷,尤其是粗放经营的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市场需求仍不确定,行业很难赢得实质性的转机,只有通过内部调整,做到“去泡沫化”。目前政府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和限制,有助于“去泡沫化”;但是对符合生产要求的企业缺少必要的限制。陶瓷行业需要培育并建立起完善的退出机制,让“玩火者”退出市场。在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调节。显然的,这一轮降价战,将使得那些产品和经营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商家或企业率先出局。

降价并非坏事,降了价还卖不出去这才是坏事。庆幸的是,陶瓷行业总算没有出现像楼市降价引发的“全武行”那样。当然,商家要生存,企业要发展,产品必须有合理的利润空间。降价并非是占领市场**有效的方式,比如凉茶,王老吉比和其正贵,但王老吉卖的更好。降价促销是行业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必然选择,但如果只是单纯的降价促销,其作用恐怕也是有限的,那种没有利润、赔钱赚吆喝的市场营销只是自杀行为。商家或企业在降价促销时,必须做好产品服务,让自己的市场营销尽可能**,**大限度地取得市场营销效果。

毕竟降价只是手段,赚钱才是目的。【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正陶瓷网”;关注有礼,扫码送百万商机!九正陶瓷网交流群:80123558】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