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燃气采暖热水炉洋品牌国内市场格局分析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日期:2013-09-16 10:38:14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燃气采暖热水炉洋品牌在南方城市中一统天下的例子举不胜举。据了解,在南方地区,几乎所有城市中的主流分户供暖企业,他们代理的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品牌大多数都是洋品牌。

曾经垄断了中国整个燃气采暖热水炉市场的洋品牌,在北方的工程市场上如今主要依靠披着洋装的国产炉与本土品牌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展开争夺。而在南方市场上,其独霸天下的局面至今无可撼动。洋品牌在上述沧海桑田的变化过程中,“内部”也经历了巨大的消长变化,**终形成了主要由“意系”品牌、“德系”品牌、“韩系”品牌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

不久前,在中国地暖万里行活动走进长沙市期间,当地市场上有关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应用状况让不少参加这一活动的暖通行业人士(以下简称“暖通人”)好生奇怪:当地**的分户供暖企业所代理的燃气采暖热水炉,没有一个是本土品牌——全部是洋品牌。对此,知情人士指出,长沙市分户供暖市场上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应用状况,其实反映的是燃气采暖热水炉洋品牌在中国供暖市场上整体应用状况的一个方面——

南方分户供暖市场上独领风骚

参加中国地暖万里行长沙站活动的暖通人在走访长沙市三大分户供暖企业之一的湖南华成爱尚家环境设备有限公司时发现,该公司代理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品牌——“菲斯曼”“阿里斯顿”和“法罗力”,无一例外地都是洋品牌。在当地另外两大分户供暖企业——湖南健坤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和怡生暖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生公司”),他们分别代理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品牌“威能”和“博世”,同样是洋品牌。对此,怡生公司的总经理冯然说,不仅仅是上述3家企业,长沙市绝大多数规模型暖通企业所代理的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品牌,都是洋品牌。换言之,长沙市分户供暖市场上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基本上是洋品牌的天下。

这种情况在南方其他省会级城市同样存在。

在武汉,当地影响力**大的分户供暖企业——武汉广华,其代理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品牌“威能”“阿里斯顿”“八喜”等,都是洋品牌。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分户供暖市场上的其他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品牌,大部分都和“威能”“阿里斯顿”一样,是洋品牌。

在南京当地乃至江苏省**具影响力的分户供暖企业——江苏科宁舒适家居系统有限公司,其代理的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品牌“八喜”和“博世”,也是洋品牌。据了解,该公司代理的这两个品牌占据了南京市燃气采暖热水炉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成都当地乃至川渝地区**具影响力的分户供暖企业——成都美景,其代理的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品牌——“阿里斯顿”和“伯爵”,也都是洋品牌。和长沙市场上的情况类似,这两个品牌也占据了成都市燃气采暖热水炉市场的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

不仅在省会级城市,在南方的在地级市,这种情况同样存在。在中国地暖万里行此前走过的一个南方地级城市——江西新余市,当地用量**大燃气采暖热水炉品牌——雅克菲,同样是洋品牌,而且该品牌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占据了当地燃气采暖热水炉市场的70%。

燃气采暖热水炉洋品牌在南方城市中一统天下的例子举不胜举。据了解,在南方地区,几乎所有城市中的主流分户供暖企业,他们代理的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品牌大多数都是洋品牌。对此,连本土燃气采暖热水炉品牌代表性企业的负责人——广州迪森家用锅炉制造有限公司的魏亚鹏与深圳海顿热能技术有限公司的邱国利也不得不承认,尽管他们认为这只是暂时的。

燃气采暖热水炉洋品牌在南方分户供暖市场上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北方的工程供暖市场上也曾经存在过。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北方工程供暖市场上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基本上是本土品牌的“天下”。但可能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的是,在国产的燃气采暖热水炉没有诞生之前,中国北方工程供暖市场上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全部来自国外。事实上,包括“菲斯曼”和“瑰嘟啦咪”在内的不少燃气采暖热水炉洋品牌,他们在中国市场上的推广,都是从北方的工程供暖市场上开始的。

如同现在我国南方分户供暖市场上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品牌绝大多数都是洋品牌一样,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工程供暖市场上的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品牌,也全部是洋品牌。中国燃气供热专业委员会采集的海关数据(以下简称“海关数据”)显示,2002年流通在中国建筑市场上的8.4万台燃气采暖热水炉中,99.9%(8.3922万台)的燃气采暖热水炉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海关数据还显示,从2003年开始,进口的燃气采暖热水炉(以下简称“进口炉”)在中国燃气采暖热水炉市场上的占有率随着本土品牌的燃气采暖热水炉(以下简称“本土炉”)应用量的逐渐增多而开始下滑。到2006年,这一占有率已经下滑到52.8%。而到2012年时,这一占有率已经下滑至19.23%。由于“本土炉”从推向市场至今都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工程供暖市场上,因此,“进口炉”在我国燃气采暖热水炉市场上整体占有率的下降,事实上反映的是“进口炉”在我国北方工程供暖市场上占有率的下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进口炉在中国工程供暖市场上应用率的逐渐降低,并不意味着国外品牌的燃气采暖热水炉的数量在这一市场不断降低。相反,其销量在北方工程市场上在逐年上升。只是,其上升的幅度远远低于“本土炉”上升的幅度而已。

据了解,近年来,几乎所有国外燃气采暖热水炉企业在加大南方分户供暖市场上营销力度的同时,都在努力扩大其产品在北方工程供暖市场的占有率。为了如愿达到分食北方工程供暖市场这一“蛋糕”的目的,包括阿里斯顿、威能、博世、菲斯曼在内的很多国外燃气采暖热水炉企业纷纷通过在中国境内生产、组装燃气采暖热水炉等措施,努力化解原装进口燃气采暖热水炉因为价格昂贵而在北方供暖市场上步履维艰的困局。据说,国外的燃气采暖热水炉企业在中国境内加工的燃气采暖热水炉的数量,已经从几年前的数万台上升到了 2012年的20万台左右。这一数量与上述国家原装进口到中国的燃气采暖热水炉的数量已经不相上下。

从长沙到武汉,再到南京,乃至成都,认真分析出现在上述城市中的进口燃气采暖热水炉,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特点:这些燃气采暖热水炉要么具有德国“血统”,要么具有意大利“血统”。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状况其实反映的是燃气采暖热水炉洋品牌在中国供暖市场上的另一个方面——

“意系”“德系”“韩系”品牌三分天下

业内人士分析说,如果把拥有意大利“血统”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归为“意系炉”,将拥有德国“血统”燃气采暖热水炉归为“德系炉”。将拥有韩国“血统”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归为“韩系炉”,那么,当前我国供暖市场上的燃气采暖热水炉洋品牌主要由“德系炉”、“意系炉”和“韩系炉”三分天下。

“海关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中国每年从德国进口的燃气采暖热水炉(以下简称“德国进口炉”)和从意大利进口的燃气采暖热水炉(以下简称“意大利进口炉”)在所有“进口炉”中的比重每年都超过55%。2012年,这一比重达到了58.02%。由于从2002年到2012这11年间,我国燃气采暖热水炉产品的进口国包括德国和意大利在内接近 20个,因此“德国进口炉”和“意大利进口炉”在从各个国家进口的燃气采暖热水炉中显得格外突出。

认真分析海关数据发现,“意大利进口炉”除了2011年曾经被“德国进口炉”超过外,在2002年到2012年这11年间,其数量始终高居从各个国家进口的燃气采暖热水炉的榜首。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意大利进口炉”之所以有如此表现,这**与“意大利进口炉”的稳定性整体较好有关。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与同为欧洲品牌、产品稳定性整体上同样较好的“德国进口炉”相比,“意大利进口炉”之所以也具有数量优势,是因为“意大利进口炉”的品牌数量多于“德国进口炉”的品牌数量。众所周知,在市场上常见的燃气采暖热水炉洋品牌中, “阿里斯顿”“八喜”“依玛”“贝雷塔”“法罗力”“赫尔曼”等都是意大利品牌。这一数量,是市场上常见的“德国进口炉”品牌数量的2倍。

不过,也有人指出,如果把从德国和从中东国家进口的拥有德国血统的燃气采暖热水炉都归为“德系进口炉”,把从意大利和从中东国家进口的拥有意大利系统的燃气采暖热水炉都归为“意系进口炉”,那么尽管 “意大利进口炉”多于“德国进口炉”,但“意系进口炉”未必有“德系进口炉”多。

与“意大利进口炉”在数量上长期稳居**的平稳发展态势相比,“德国进口炉”在2006年后快速增长的势头令很多人刮目相看。

海关数据显示,在2006年以前的5年间, “德国进口炉”的平均年进口量只有6800余台,而在这一时期,“意大利进口炉”的年均进口量超过5万台,“韩国进口炉”的年均进口量超过3万台,“德国进口炉”在这一时间段内的年均进口量比“意大利进口炉”大约少88%,比“韩国进口炉”大约少78%。

不过,“德国进口炉”在数量方面的“落后”状况从2006年开始出现变化:从2007年开始,“德国进口炉”不仅每年都反超“韩国进口炉”,而且与“意大利进口炉”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从2008年开始到2012年这5年间,“德国进口炉”与“意大利进口炉”的年均进口量差距已经缩小到大约26%,并且在2011年曾反超“意大利进口炉”——比后者多了3000余台。

“德国进口炉”的品牌数量不足“意大利进口炉”品牌数量的一半,进口数量如今却和“意大利进口炉”相差无几,个中原因,耐人寻味。对此,中国燃气供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伟的分析代表了很多业内人士的看法:这**是因为“德国进口炉”的稳定性和“意大利进口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次,与“威能”“博世”“菲斯曼”这3家德国企业自2006年以来陆续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有关。李伟说,这3家企业陆续采取的市场推广措施推动着“德国进口炉”在中国供暖市场上的销量迅猛增长,进而逐渐改变了燃气采暖热水炉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格局。

与“德国进口炉”在中国市场上的迅猛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进口炉”在“进口炉”中地位的逐渐下滑。从进口表中不难看出,在2002到2007年这5年期间,“韩国进口炉”曾经是仅少于“意大利进口炉”的“进口炉”。那时,“韩国进口炉”和“意大利进口炉”几乎占据了“进口炉”总量的一半。对于那一时期“韩国进口炉”基于上述骄人的销售业绩而表现出来的综合影响力,曾经有人这样总结:“在10个从事燃气采暖热水炉推广的人中,可能有7个都与韩国的燃气采暖热水炉有关。”可是,从2007年开始,尽管“韩国进口炉”的数量仍在逐年增加,但这一数量不仅被“德国进口炉”反超,且与“意大利进口炉”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在2006年以前的5年间, “韩国进口炉”的年均进口量比“意大利进口炉”少46%,而从2007年到2011年这6年间,这一差距已经扩大到56%。

对于“韩国进口炉”在“进口炉”中地位的逐渐下滑的原因,业内人士倾向于认为,其首要原因是多数“韩国进口炉”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没有与时俱进,在产品的稳定性方面与“德国进口炉”和“意大利进口炉”相差甚远。其次,“韩国进口炉”企业营销政策的不连贯和经销商队伍的不稳定,也是导致“韩国进口炉”在“进口炉”中地位逐渐下滑的主要原因。

纯粹从数量上分析,除了“意大利进口炉”“德国进口炉”和“韩国进口炉”外,中国每年从土耳其、波兰和斯洛伐克进口的燃气采暖热水炉也备受瞩目。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从土耳其、波兰和斯洛伐克进口的数量依次是2.49万台、2.41万台、9349台。上述数据虽然与中国同年从意大利、德国和韩国进口的数量相比微不足道,但它们却远远高于当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2144台和从日本进口的162台这两个数值。由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市场上的燃气采暖热水炉洋品牌除了“德系”“意系”和“韩系” 外,就是“日系”和“美系”,因此,这些数据难免不使人联想起“土耳其系”“波兰系”和“斯洛伐克”等概念。然而,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从土耳其、波兰和斯洛伐克等国进口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其实基本上都是意大利或德国的燃气采暖热水炉企业在那里加工的产品。因此从“血统”上分析,这些燃气采暖热水炉应归属于 “意系炉”或“德系炉”。而这,正是有人提出“虽然‘意大利进口炉’多于‘德国进口炉’,但‘意系炉’可能少于‘德系炉’”的原因。

对于进口量“少得可怜”的日本品牌的燃气采暖热水炉和美国品牌的燃气采暖热水炉,业内人士指出,前者的影响力主要得益于其与中国天然气管理部门良好的合作关系,后者主要得益于其在热水器领域中固有的影响力。其燃气采暖热水炉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与“意系炉”或“德系炉”乃至“韩系炉”相差甚远。

综上所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供暖市场上的洋品牌主要由“意系炉”“德系炉”和“韩系炉”三分天下。

记者 陈进周 史聪聪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