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质监局稽查部门突击抽查市内纺织品厂家,发现棉被等产品的标识问题严重,明明是化纤造的被子,外包装竟写“大豆纤维被”。
专家指出,大豆纤维被的技术并不成熟,国内很少见厂家能大规模生产,即使能生产成本也非常高,超市售价高达1000多元。
“大豆纤维被”其实只是化工纤维被。昨日,广州市质监局稽查部门突击抽查市内纺织品厂家,发现棉被等产品的标识问题严重,明明是化纤造的被子,外包装竟写“大豆纤维被”。
据悉,广州市质监局在今年年初就开展了“黑心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共检查了相关单位232家企业(场所),取缔“黑心棉”加工窝点两个,扣押“黑心棉”枕芯2430个。专项执法检查将进行到12月底。
在南洲路85号之七的一家工厂,机器旁边堆放着一捆捆的化工纤维。记者看到,被子外包装并没有标明成分,附带的产品合格证上,虽然都印着“面料成分”、“里料成分”、“名称”等栏目,都没有勾选。“这等于没有标识,消费者买了都不知道是什么做的被子。”质检部门工作人员说道。
专家:“大豆纤维被”成本很高
“二三十元的被子根本不可能是大豆纤维被,打这个名号会卖得好一点,是欺骗消费者。”质检人员说。
记者走访市面发现,“大豆纤维被”比较少见,即使有也价格高昂。在一家大型超市里,各类“羊毛被”、“蚕丝被”、“人造丝棉被”琳琅满目,就只有一款“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被”,售价不菲,标价1099元,促销价699元。
“其实大豆纤维还属于研究阶段,技术不够成熟,很难做到大规模生产,即使有成本也很高”,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工程师潘悦星指出,大豆纤维属于再生植物蛋白质纤维类,是通过从大豆中提取的蛋白高聚物,但目前技术下,做成的纺织品尺寸不稳定,断裂强度也不够,容易撕烂。
“黑心棉”作坊一般晚上开工
昨日,广州市质监局稽查分局共检查了12家企业(其中2家企业已搬迁,1家企业放假停产),送检了2个怀疑是“黑心棉”制品的样品。质检人员透露,一般持有证照的厂家不敢生产“黑心棉”制品,“搞黑心棉的都是打游击,一般都是晚上开工。”
质检人士指出,“黑心棉”制品一般出现在批发市场或者小型杂货铺为多。市民可以通过“闻”、“摸”来鉴别,即闻一下,“黑心棉”会有一股难闻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