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水仙种球销售持续升温的季节,福建漳州和平潭、浙江舟山、上海崇明等几个产球区的生产者都忙碌了起来。水仙作为我国传统花卉之一,每年在年宵花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不过,近几年,全国水仙种球供应量逐年减少,各地种植面积的缩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原因。为了让水仙这一传统花卉产业能够稳健发展,各地都在想办法寻求突破。
各地产量逐年递减
在各地销售市场,消费者见到**多的是漳州水仙,约占总量的95%,但漳州水仙的产量也在逐年减少。“今年,漳州水仙种球的总量近4000万粒,比去年减少约500万球。”漳州水仙花协会会长张文江告诉记者。
其实,漳州水仙产量减少的趋势已经持续了几年。两年前,这个主产区的总量还稳定在5000万粒以上,但今年的总量比两年前锐减了20%。
其他产区种球总量约在300万粒左右。其中,福建平潭企业化产销水仙的单位仅平潭县水仙花开发总公司一家,公司负责人林默爱告诉记者,今年,平潭水仙的总量约150万粒。浙江舟山普陀区桃花岛水仙花合作社从事水仙生产20多年,是当地目前仅存的规模化生产水仙的单位,理事长张斌耀表示,今年该地区的水仙总量约六七十万粒。上海崇明目前已很难找到企业化经营的水仙公司,市场上也很难见到崇明水仙。
三大因素造成减产
种植面积减少是造成水仙种球总量递减的直接原因。张文江表示,漳州适宜生产水仙种球的地方主要是九湖依山而开的耕地,总生产面积有1.3万余亩,现在还在生产水仙的面积已不到1万亩。平潭、崇明、舟山等产地由原先的上千亩逐步缩减到现在的几百亩。林默爱表示,目前平潭水仙生产总面积约500亩,比前两年又少了一些。张斌耀也表示,舟山水仙种植面积为三四百亩,这样的规模已持续了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