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紧缺的今天,如何实现照明节能已成为一个全民性课题。有数据显示,我国照明用电量约占全国总用电量的12%,超过了4000亿千瓦时,几乎相当于英国全国一年的用电量。
各地积极实施照明节能改造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文件的指示,不少地区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照明节能改造的大幕纷纷拉开。前不久,由广东省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发起的国内**大型合同能源管理联盟诞生。该联盟将配合广东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专项行动,对全省的公共照明系统进行半导体照明节能改造,预计每年可实现节能60%,每盏路灯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5千克,在未来3年到5年内,广东省将有500万盏LED节能路灯投入使用。
四川省近日也启动了合同能源管理新政,在全省公共机构、大型公共建筑中选择试点,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对包括照明在内的多项电气系统进行改造,并首次明确了相关的奖励机制。山西日前则发布消息称将对已建成运营的1965公里高速公路的隧道及收费站、服务区的照明设施进行整体改造,采用LED照明节能技术。改造完成后,节电效率可达50% 70%,预计每年**少可节约用电3500千瓦时。
在云南、海南、辽宁等省的很多城市,具有相当规模的照明节能改造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比如海南乐东就正在对机关办公场所和县城公共照明系统进行整体的节能改造,在办公室、道路、景观等城镇照明领域全面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据称,改造完成后每年可节电超过88万千瓦时。在这些节能改造中,合同能源管理几乎是被普遍使用的模式,这种银行 企业 政府的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合同能源管理助推照明节能前行其实,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国内已经发展多年,其优势已经得到业内公认。一般而言,城市照明改造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其融资问题往往成为工作推进的瓶颈。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借助银行的力量,解决了工程投入大的问题,保障了生产、消费和金融三方利益**大化和风险**小化,实现了共享成果。目前,这种模式的广泛推广也催生了很多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这对加快推广照明节能技术和产品也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