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共识。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型能源以及创造全新的能源结构和体系。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代表了人类面对环境变化,追求生态文明、生活文明的强烈愿望。在近日举办的首届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坛上,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领导针对当前低碳经济与结构转型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发展低碳产业势在必行
低碳产业已经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我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有什么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是一个热点话题。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提倡发展低碳经济,我国也一直倡导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三者的结合,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从发展的角度看,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要有自己的特点。
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每次经济危机都会孕育和催生一批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会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力量,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刚刚经历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以低碳为代表的绿色经济将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
当前,很多国家都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美国推出了以发展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绿色新政”,欧盟提出了经济复苏与低碳经济转型结合的战略,日本也把未来的投资重点瞄准低碳产业。中国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将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的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包含了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学者预测,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均将超过10万亿元,电动汽车产业将超过1万亿元。由此可见,低碳产业将成为一个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我国发展低碳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讲,我国必须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我国的传统能源供给不足,已探明的常规商品能源总量仅占世界总量的10.7%,人均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51%,因此我国不得不大力发展新能源。其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发展低碳产业有利于保护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我国传统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和高污染”工业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破坏,经济发展代价沉重。据中国科学院测算,2005年我国的环境成本大概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5%,而当年我国GDP的增速仅为10.4%。经济发展得不偿失,所以我国提出绿色GDP的概念,目的就是要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第三,发展低碳产业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我国经济的复苏主要依靠投资,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政府的公共投资。但依赖公共投资难以持续,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需要改变对公共投资的高度依赖,这就需要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就是一个新增长点。第四,发展低碳产业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是大而不强、快而不优。我国吸引的外资是世界**,外贸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二,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并成为世界第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快而不优。我国可以生产大量商品,却没有创造出大量的**品牌;能够快速提升GDP,却无法创造高利润;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人口,却无法让一线员工大幅度地提高福利,所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改变。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需要改变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发挥低碳产业的作用。
主持人: 如何准确地理解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
辜胜阻: 低碳经济涉及三大体系,即能源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可以说全面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产业革命又是科技革命,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生活方式问题。在低碳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要由高碳走向低碳,一方面要发展低碳经济,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活方式要符合低碳理念。
成思危: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低碳经济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发展不产生或者很少产生二氧化碳的产业,包括太阳能、核能、地热能以及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业等。二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我国现在的发电平均水平是350克煤发1度电,如果把平均水平降到300克煤发1度电将大幅降低碳排放量。三是利用二氧化碳。化石能源燃烧必然产生二氧化碳,现在能够利用二氧化碳的主要是饮料工业,规模和范围太小。理论上能够大量利用二氧化碳的应该是化学工业,现在化学工业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四是二氧化碳封存。荷兰、丹麦等国在做这项工作。我国现在也有一个类似项目,大概一年能收集10万吨二氧化碳,把这些二氧化碳经过提纯、液化以后输送到地下3000米的地方封存起来,但是这种做法成本高昂。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主持人: 我国发展低碳产业面临哪些挑战?
辜胜阻: 我国发展低碳产业有许多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快速发展必然会给节能减排带来巨大压力。其次,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技术的对外依存度是50%,低碳技术方面的对外依存度达到70%,同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还面临着巨额资金缺口。第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能源结构调整的压力,在“煤多、气少、缺油”的能源格局下,能源选择空间有限。第四,我国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中处于后发位置,在低碳产业技术标准、规则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第五,我国发展低碳产业需要完善政策法规和市场机制。
成思危:从发展的角度看,作为发中国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前,我国的主要任务就是谋求发展,既然要不断发展,就要不断地消耗能源。能源是发展很重要的条件之一,如果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那么能源就是经济的粮食。因此,我国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直接降低二氧化碳的总量,而只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即降低单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国承诺到“十一五”末,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20%,到2020年下降40%-45%,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但如果计算一下,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实际上是有所增长的。
主持人: 如何发展低碳产业?
辜胜阻: 加快发展低碳产业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发展低碳经济或者是绿色经济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的调控,同时也需要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作用,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处理好能源开源和节流的关系,要在开发新能源调整现有能源结构的同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推进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6倍,印度的1.6倍,节能潜力很大。在加快节能减排方面,我国需要构建几大机制。一是建立技术引领机制。如美国过去30年的能耗减少47%,主要归功于技术进步。二是完善结构调整机制。研究表明,结构调整对实现节能的贡献率达到60%-70%。节能的重点应该放在建筑、工业和交通等高能耗行业,这些行业占整个社会能耗的80%,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节能的重要手段。有测算表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就可以降低一个百分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只占40%多一点,而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占到70%,我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三是健全政策激励机制。有研究表明,在政府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依靠市场机制本身只能解决20%的节能问题。四是形成全民参与机制,让社会大众都参与到节能的行动中。
第三,处理好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关系。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扶持,低碳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是高技术产业,迫切需要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两轮驱动。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单有金融创新没有技术创新,只会使金融创新**终成为无米之炊。发展低碳产业**要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它们将低碳项目与民间资本结合起来;同时要完善资本市场,支持低碳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融资的问题。
成思危: 从世界范围看,发展绿色经济绝不能单凭一己之力,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开展国际合作的前提就是要统一认识,并且充分尊重国与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发展低碳经济**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近3年来,我国新能源投资年增长率达到43%。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新规划,我国的水能将从目前的1.9亿千瓦增加到3亿千瓦,风能从2000万千瓦增加到1亿-1.2亿千瓦,太阳能从300万千瓦增加到2000万千瓦。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
从经济层面考虑,目前发展新能源成本很高,如风电成本是火电的1倍,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火电的4倍,因此尽管我们提倡发展新能源,但如果新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就会无人问津。解决新能源难以推广的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政府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支持新能源的发展,对于绿色能源项目给予长期的政策支持。第二,对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征收一定额度的碳税,提高火电等传统能源发电的成本,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第三,不断降低新能源的成本,通过制定政策措施,促进新能源企业不断采取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低碳是一种生活方式
主持人: 如今低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业领域,日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理念。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成思危:从社会的角度看,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绿色经济不仅是要建立一种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我们树立绿色经济的意识,树立从点滴做起的习惯。少开一天车、少开一盏灯等一系列的事情看似简单琐碎,却实实在在地体现着一种绿色生活理念。
成中英: 低碳经济要考虑价值观发展的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生态危机、气候危机很大程度上都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有全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低碳经济也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找出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知识结构、新的技术结构、新的信息结构、新的系统结构,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比如我们怎么减少污染,怎么利用工业时代的技术,怎样建立一种后工业时代的生活方式,这些都需要界定。低碳经济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提出了要求,如果没有这些,就永远谈不上低碳经济。
总之,我们要把对环境的认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力争在实现发展的过程中不污染或者少污染环境。只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才能使我们做出**好的选择,才能达到自然有为的生活方式和生态方式。
主持人: 能否具体谈谈发展低碳经济对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和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崔大鹏: 未来二三十年,我国将涌现出近200个巨型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能源和物质的需求也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如果仍然采取原有的发展方式必然难以为继,所以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走低碳发展道路。
当前,发展低碳的智能化城市是低碳发展的切入口或者说是突破口。发展低碳的智能化城市就是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对城市的建筑、对各种电器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节能减排。前不久,我们在一所学校进行了智能化管理实验,节能效果提高了40%。具体的操作过程很简单,我们在这所学校的所有房间里安装了智能水表和电表,新的水电监测系统可以使管理者准确掌握整个校园的水电使用情况。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是如果我们能把这种实验放大到整个城市,甚至是整个国家,那么节能效果将非常可观。这个例子也从另一个方面提示我们,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节能的空间和潜力相当巨大,而且这也是我们短期内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