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长期博弈后的痛下决心
众所周知的是,“淘汰落后产能”在中国的财经新闻中已经算是一句老话,其原因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节能减碳、淘汰落后产能“的利益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博弈由来已久。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各地发展竞争白热化,GDP在地方官员考核权重又太大,此外就业形势在金融危机之后压力大,再加上大部分落后产能企业实际上拥有实际用户和市场。在此之下,地方政府并不情愿随意关闭产能。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十一五”马上就要收官,但是此前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以及到2020年降低40%-45%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从保护资源和环境,控制污染、保证可持续发展来说,必须关停部分落后产能。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循环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赶顺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淘汰落后上,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方政府各自有自己的利益目标和困难,如果不通过行政措施一声令下、直接启动倒逼机制,各方很难下定决心,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也将很难实现。
李赶顺表示,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兼有的模式是调整产能**合理的方式。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实际举动有限,而落后污染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破坏了环境等社会效应。
对于淘汰落后对于河北经济的影响,李赶顺表示,河北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告别传统的“原材料重化工”的模式。因此和其他省市相比,中央政府淘汰落后的战略和河北省府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基本上是相一致的,并不会产生太大负面影响。
分析人士表示,在河北产业结构调整中,风电、太阳能等一大批新公司、新产业涌现,与此同时,钢铁、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则向高技术装备、高盈利产品转变,传统行业落后产能的放弃,有助于将更多资源向新产业和新产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