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纺织市场 众多消费者遭遇“被缩水”

来源:中国纤检 发布日期:2010-06-19 14:20:39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武汉人李伟早年在沿海淘到自己人生的**桶金之后,便回到武汉开了一家家纺产品生产工厂。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拥有固定资产逾千

    武汉人李伟早年在沿海淘到自己人生的**桶金之后,便回到武汉开了一家家纺产品生产工厂。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拥有固定资产逾千万,雇用工人近200人。这在当地算得上是个中等规模的家纺企业。

    然而,在获悉北京工商部门因为“缩水率”因素对纺织品企业处罚之后。他也忧心忡忡的道出了自己内心的苦水。早在2006年,他生产的枕套在投放市场之后就被消费者投诉过。那年春天,一个消费者在购买了他工厂生产的枕套之后。经过洗涤,缩水之后变小了。无论如何也套不进枕芯,**后选择向消协投诉。

    枕套这个产品和其他的床上用品,例如被套床单等不同。它的尺码浮动性不能过大,基本上要和枕芯的大小差不多,甚至还可以略小一点。李伟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忽略了纺织品水洗尺寸变化的问题。所以才产生了被消费者投诉的结果。

    但是,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一下李伟工厂出现的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即使他当时注意到了纺织品“缩水率”的问题,也同样无法解决或者是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和由此带来的后续情况的发生。

    **,就李伟这样规模的企业是没有条件或者说是根本不可能自己在厂里建一个对进来的原料进行检测的实验室。因为这牵涉到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才等诸多问题。设备简陋了,检测的结果误差大,测不准等于瞎忙活。尖端的设备价格太高,中小企业买不起,用不起。企业对于专业检测人才的待遇给低了,留不住人,迟早跳槽。要是待遇给高点,企业生产成本又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然下降,企业承受不了。所以,目前国内纺织品行业除少数大型、品牌企业之外,绝大多数是没有这类机构的。

    当然,另外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把原材料样品送到专业的纺织品纤维检测部门进行检测。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一次性的巨大资金投入。但是,这种办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是专业的检测需要一个过程,虽然算不上亢长但毕竟需要时间。这就会影响纺织品企业的生产进度,特别是遇到赶订单就更加麻烦了。第二,表面看起来把原材料送到专业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单次的费用并不是很高。但实际上累积起来的话,天长日久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商人总是安逸于**求利润的**大化,就好比一驾衡量的天平。在是与非之间,总是难以把握和取舍。所以,目前国内的纺织品加工企业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就干脆直接省略了这道检测的环节。把产品的消费风险转嫁到了广大普通消费者的身上,从而导致了对“缩水率”投诉现象的日益加剧。

    约定俗成,面料生产企业装聋作哑

    那么,对于纺织品“缩水率”的问题,各种纺织品面料生产企业又是怎么处理的呢?按道理说,他们才是纺织品“缩水率”问题的根源所在。但是,由于长时间对面料“缩水率”问题的轻视。除非特别要求,不少国内面料生产厂家从生产成本考虑,也是故意装傻悄悄省略了这个程序。

    众所周知,在纺织品面料生产过程中有一道预缩处理工序。针对这到工序,纺织机械行业的同仁们还专门设计、生产了一种面料缩水定型机。据了解,这种机器包括了送布装置、加湿装置、振动拍打装置、加热烘干装置、抽湿冷却装置、验布计码装置、卷布齐边装置、摆布折叠装置、行走车轨道、气动装置、行程控制装置等等一系列的预缩处理必须的工艺流程。并且,经过缩水加工后的面料手感佳,安定于原尺寸,免除下游的纺织品生产、加工企业考虑面料伸展及收缩的问题。

    当然,这套设备自然价值不菲,并且还需要一定专业的技术工人操作。而面料生产企业根据下游顾客的要求,就不得不面临一部分产品不进行预缩处理,一部分产品又必须进行预缩处理的情况。通常情况下,他们一般都会选择就需要处理的面料送到专门的预缩定型工厂进行加工。这样既可以达到用户的要求,又减少了设备的投入。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09年度我国纺织品面料生产企业的平均利润仅为1%--2%左右。但是,预缩处理这道工序所花费的资金就要占到纺织品成本的7%左右。经没有经过这道工序的面料价格自然就会产生较大的悬殊。这才是众多纺织品面料生产企业根据客户要求忽视产品“缩水率”,忽视产品质量,装聋作哑的根本原因所在。

1 2 3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