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家居零售品牌 正在中国家居市场崛起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10-06-19 09:33:59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很快,二线城市将逐渐成为家居零售品牌商想要争夺的市场。”蒋美兰告诉记者。

  几年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一提到装修,更多想到的是家具油漆等商品,是百安居、东方家园等零售卖场,而如今,装修还会有许多人想到宜家特力屋、伊力诺依……家居零售品牌,正在中国市场崛起。

  软装市场正在兴起

  来自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的数据,目前,中国家居业产值已突破10000亿元,并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

  百安居市场总监、台湾人蒋美兰注意到,在她前几年刚来大陆时,很多人认为家居商品偏实用性,除非在装修或装新房的时候,人们才会购买家居产品,而且大多数人认为这种商品去大卖场顺便买一些,就可以了。而近两年,通过业界的努力,家居产品虽然还没有变成目的性消费,但是已经产生了一些刚性需求。许多消费者希望转换心情的时候,也会购买家居产品。不过这种需求仍然需要一定的刺激,比如周边有购物中心之类业态来带动消费者的购买。而特力屋近两年新开的店铺就选择与购物中心毗邻而居。

家居零售品牌 正在中国家居市场崛起

  通常而言,在房屋基础设施之外的一些不可移动的装饰物被业内称作硬装,而余下那些可附加在建筑物表面或室内的装饰物及设备叫做软装。“相对于硬装类(装修建材类)产品,家居这种软装的商品受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影响相对较小。”蒋美兰介绍,即使是在房地产销售偏冷之时,一些准备延迟买房的消费者,可能会把改变一下家中布置作为临时性的选择,花费也不是特别高。相对于硬装修的一次性,软装可以产生多次购买。在中国,消费者逛街看心情,有时一年可以去七八次家居店,而对于购买建材这样的产品,可能六七年也去不了一次。

  因此,一些大型的建材企业如东方家园、百安居等,都看好软装的业务前景,专门开辟出一块家居类产品的销售区域。甚至早在2005年,百安居前总裁卫哲就试图把百安居软装业务比例提高到50%。蒋美兰认为,百安居和东方家园做软装业务,有点像大男人做女孩子的针线活。优势是比较大气,同时可以提供装修服务。软装和硬装产品联手,还可以使屋内的装修装饰风格统一;劣势也很明显,软装卖场面积受到局限,顾客的可选择性较小。

  争夺二线城市

  由于消费水平较高,家居产品的定位主要集中在白领及以上的消费阶层,因此,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成为众多家居零售品牌争抢的宝地。由于规模庞大,动辄达几万平方米,宜家在进入中国15年中,共开出了8家店,平均两年才开出一家店。但目前这一速度正在被改写,位于北京大兴、上海埔东的新店将相继开业。

  无独有偶,特力屋的顾忆华也告诉记者,特力屋进入中国内地后,也采取了先慢后快的方式扩张。在进入6年后的2008年,当内部员工组织配套足够应付开出十几家店的需要时,他们在同行收缩战线时,加快了开店速度。在整体经济形势不太好的2009年,特力屋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一口气开出5家新店,并且在北京、上海、广州之外的一些城市,如成都、宁波、苏州等地扩张。顾忆华表示,虽然特力屋定位于城市白领阶层,但即使是一线城市以外的地区,只要有足够数量家庭年均收入达10万~12万元左右,就能支撑特力屋的商品销售。

  “很快,二线城市将逐渐成为家居零售品牌商想要争夺的市场。”蒋美兰告诉记者,现在,二线城市的新房比例已经高过一线城市,而在重庆、武汉等地,新房套数每月都高过上海和北京,这些地区的消费力也变得惊人。一线城市的消费者购买家居产品大多不是为了换新家而购买,而二线城市的顾客多是为了装修新房,**次采买。未来二线城市将蕴藏巨大潜力。

  适应这种趋势,目前宜家在无锡、天津也有项目成立。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一线城市之外,宜家在辽宁、沈阳还开出了亚洲**大的4.7万平方米的店铺。宜家中国区公关经理许丽德表示,随后宜家将开出的店铺规模都将在4万平方米左右。

  相对于规模只有一两百平米,甚至几十平方米的店铺,面积庞大的家居店更能够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蒋美兰做过调查,如果10个品种,每一个品种用3~4个排面呈列,会比同样将这10个品种集中在一个排面销售的情况更好,客单价也平均可以提升20%~30%。当然,在开店速度上,大店比不上小店灵活,像多样屋、乐巢这样的小规模家居店铺,已经开出了300多家,而一些寝具品牌的家居店,动辄有上千家。小规模的家居店铺更多地采用加盟方式扩张,虽然这些小规模家居会分掉一部分市场份额,但要撼动这些主流软装品牌的利润尚需时日。

  2010年5月,丹麦品牌JYSK宣称年内将在上海开设6家至10家门店,很快,全世界的家居零售品牌都将进入中国。顾忆华认为,中国的家居市场还未爆发,白领消费群正在以每年20%~25%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家居市场将正式爆发。届时,家居消费市场将增加到比现在的两倍还要多。

  摆脱仿货的追赶

  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国内家居零售商也正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局面。一些实力雄厚的品牌在北京、上海、广州竞争得尤为激烈,目标在于抢夺高端客户。而对于这些家居零售品牌来讲,对自身的定位和产品挖掘的却不够。加之行业竞争激烈,不少回国人士也投资创办了一些中小家居品牌,风格大多类似。因此目前在个性化家居饰品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而且正呈现出加快从蓝海向红海过渡的迹象。

  “高端家具可以收藏,而饰品仅仅是点缀,不具有收藏价值,消费者的接受度不够强。而这些产品的价格却降不下来,极易被仿制。”家居业观察人士马文瑞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一旦复制后,仿制品的价格十分低廉,甚至可以比正品售价便宜一半以上。在许多城市都有专门的窝点,专门仿制这些品牌的饰品,仿货速度非常快。有的新产品刚上市一周,仿制品就出来了。家居行业发展的不规范,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现状,让市场中的正规品牌不断受到冲击。

1 2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