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09年至2011年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规划解析
“实现油气资源获取的多元化,实现油气生产能力的规模化。”这是近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对我国未来3年油气行业发展规划给人**深刻的印象。
如何让油气供给更加稳定、高效、清洁,成为了未来油气行业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更是发展中要突破的“瓶颈”。此次能源工作会议为2009年至2011年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提出了明确目标:这3年原油的目标产量分别是1.92亿吨、1.96亿吨和1.98亿吨;这3年天然气的目标产量分别是860亿立方米、1050亿立方米和1200亿立方米。
为了实现这些产量目标,未来3年的油气发展规划提出了明确具体的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措施。
提升油气行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大型油气生产基地。未来3年,我国油气行业将稳定松辽、渤海湾盆地等东部老油田产量,加快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等西部油气区建设步伐,提高海上油气产量,争取南方海相天然气勘探开发再上新台阶。到2011年,新增原油可采储量约7亿吨,新增产能7000万吨;新增天然气可采储量1.2万亿立方米,产能650亿立方米。
建设大型的炼油基地。未来3年,我国油气行业将合理规划布局,扩大炼油规模。加快镇海、茂名等炼油厂改扩建项目建设;落实建设条件,开工建设四川、广州、泉州、上海等大型炼油项目;积极推进委内瑞拉、卡塔尔、俄罗斯等国企业提供原油资源在我国合资建设的大型炼油项目。逐步形成宁波、上海、南京等规模超过年3000万吨以及茂名、广州、惠州、泉州、天津、曹妃甸等规模超过年2000万吨的大型炼油基地。到2011年,全国有效炼油能力达到年4.4亿吨。
建设完善的油气储运设施。未来3年,我国油气行业将加快建设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重点建设中哈二期、中缅、漠河—大庆、日照—仪征、兰州—成都等原油管道,兰州—郑州—长沙、福建、江苏等成品油管道;统筹境内外天然气(含LNG),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资源,加快建设川气东送、中亚及西气东输二线(含深圳LNG调峰站)、中缅、青藏输气、陕京三线、东北天然气管网、涩宁兰复线、榆林—济南、川东北—川西等天然气管道;新建青岛、宁波、唐山、珠海等LNG接收站及配套管道。
积极推动石油储备。未来3年,我国将启动石油储备基地二期项目建设,以地下储备库为主。力争通过3年的建设,使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库容达到4460万立方米,进一步增强国家石油储备能力。
积极开发石油替代燃料。为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加快发展我国石油替代燃料。主要发展煤制液体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在华南、西南、华东、华北建设非粮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及配套的种植基地;加快推进山西、内蒙古、宁夏等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项目;稳步推进新疆、内蒙古、陕西等二甲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