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钢结构得到了迅猛发展。钢材的品种、规格越来越齐全,钢材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钢结构形式越来越新颖,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鸟巢、水立方、央视新址大楼、广州新电视塔、上海环球中心、杭州湾大桥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钢结构建筑达到了世界**水平。
尽管我国的钢结构建筑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建筑钢结构产品技术在标准化方面,与国外同类企业还有着明显差距,在一些方面还亟待提高。
建筑钢结构技术标准化现状
建筑钢结构行业属于跨建筑和机械行业的全新行业,随着建筑钢结构的快速发展,建筑钢结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钢结构设计规范》是建筑钢结构产品的基础标准,它规定了建筑钢结构的基本术语、分类、命名和结构计算内容,其后陆续颁布的《门式钢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等都是在《钢结构设计规范》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建筑钢结构产品的结构要素标准,由于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整理和分类,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厘清。但由于建筑钢结构产品的特殊性,即横跨建筑和机械行业两大门类,因此,这两大门类相关的结构要素标准都适合建筑钢结构产品。
目前,建筑钢结构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尽管有了很大进展,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标准化工作都是被动地执行,在行业层面上还没有主动地去开展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都是以隐性标准呈现,即标准化工作隐含在建筑钢结构专业领域的工作过程中,它依附于专业技术活动,是同其他各项工作融合在一起的标准化,因此,是标准化的初级阶段;标准化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都还远远不够,在广度上并没有涉及建筑钢结构的全部内容,建筑钢结构采用的新型材料很多都没有标准,比如,目前彩涂板的标准化程度就远远不够,不但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的异型结构也没有设计依据,而多依靠实验结构。
标准化工作深度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建筑钢结构的型材上。目前,我国的钢结构型材主要有H型钢84类、T型钢53类、工字钢34类、槽钢30类、角钢146类,而现实工程却需要更多品种,这就从上游的原材料层面限制了建筑钢结构的产业化进程。
此外,标准化工作的运行机制还没建成。标准化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成本。但是标准化工作必须有一种机制促使企业自主地从事标准化工作,而这个机制就是设计与制造的有机结合。因此,建筑钢结构技术标准化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推进建筑钢结构技术标准化势在必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行标准化工作应该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必然结果。从目前建筑钢结构产品市场竞争态势分析,必须从标准化工作入手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从现在开始着手进行标准化工作是全行业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开展标准化工作的**佳时机。
**,国家大力推广建筑钢结构,已经出台了若干鼓励政策。正在起草的“十二五”规划将在“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倡导钢结构建筑,更加重视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和发展。
其次,钢结构建筑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标准化的基础和轮廓。
**后,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从国家、行业和企业3个层面进行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和提升。美国的巴特勒、ABC等国际**企业占据我国建筑钢结构的高端市场,就是依赖于美国钢结构产品的标准化土壤和他们自身的标准化水平。
建筑钢结构产品技术标准化只是宏观标准化工作的一个分支,它除了具备标准化工作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备建筑钢结构产品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标准化时应遵循4个原则:一是简化原则。建筑施工环节的简化取决于制造环节的简化,加工制造环节的简化取决于简化、设备自动化和工艺简化。二是统一原则。**,全国范围统一原则,这个层面强调设计规范统一,验收规范统一等。其次,行业规范统一原则,从标准化工作的3个内容分析,行业范围的统一原则应更加注重行业的技术标准化统一和管理标准化统一。这项工作可以用行业“对标”的方法进行,把行业内的重点企业的技术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加以总结,并进行“对标”工作,将会对全行业的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有所促进。**后,企业范围内大统一原则,在企业内部以国家规范为依据,个性化地开展标准化工作,有利于形成企业独特的建筑钢结构体系。三是协调原则。重点协调设计与加工之间的关系,使设计与加工利益相关,共同考虑标准化工作;协调设计与原材料的关系;协调设计与施工的关系。四是**优化原则。用钢量**优化、施工**便捷、施工组织**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