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馆就是一个“低碳窗口”
用电不用交电费,电力公司反而会给你付钱,你相信么?这不是白日做梦,位于世博园8号门后滩广场的“天下一家”展馆,宣告这一梦想即将走进现实生活,日期就在2015年。
“天下一家”馆介绍了一位生活在上海的迈克尔先生,他家门外有三台风车为自己家和所在的社区发电。迈克尔车库里停着一辆叫RufGreenster的电动车,它是**款由双向锂电池驱动的电动车,拥有极高的电力贮备和多次充放电能力,还能将多余的电力输送给公共电网。由于自家能供电,迈克尔每月可收到电力公司付给他的“电费”。馆内技术提供方、西门子中国副总裁徐建国说,几年后,这种技术就可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一座世博园,就是展现当今世界前沿低碳技术和发展理念的“大秀台”。
“城市就像有生命的机体,各部分之间紧密相连。”加拿大馆内标着城市规划大师简?雅各布斯的名言。的确,徜徉加拿大馆,从播放的生活影像到骑车互动的游戏,记者深深感受到,这个宁静的国度所追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我原来住在郊区,现在搬回市中心,每天骑车上班。少开车了,排放自然少了。很多加拿大年轻人都这样,为了低碳生活,宁愿舍弃郊区的大房子。”Marc说。
世博园“阳光谷”
低碳生活源于科技创新。“亦小亦美”的卢森堡馆内部没有空调,但在室外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这个“铁罐子”里却异常凉爽。卢森堡馆设计师瓦伦蒂尼说,馆内木材都是从卢森堡运来的冷杉木,这种木料能够保持馆内恒温,而双层地板隔层中流动的空气,又可以隔热。这种“不开空调的夏天”生活,在卢森堡已不稀奇。
在比利时馆,来自格林布里奇的零排放社区,让众多世博客大开眼界。屋顶架风车,空地装太阳能发电板,边上还有储电间――白天的光电存到晚上用,晚上的风电存到明天用。展馆工作人员说,这个社区100多户居民完全依靠绿色电,零排放生活不再是传说。
可以吃掉的餐具、冰做的酒杯、会发光的窗户……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真实存在的现实。在浦西园区的城市**佳实践区,记者看到了**的伦敦案例馆,又名“零碳馆”。馆里所需的电力、水、食物完全自给自足,不依赖于电网的“零碳生活”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