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脚下是人类共有的地球,我们的头顶是人类共有的天空,把什么流入大地,把什么排向天空?”5月4日,世博首场低碳论坛,中国**首低碳之歌《心尔之歌》首次在世博会联合国馆唱响。
低碳梦想照亮上海世博会。世博钢结构建筑让我们看见低碳生活的现实模样。
一个园就是一座“低碳城”
“这抽纸怎么是黄色的?”在世博园新闻中心的洗手间,记者询问一位志愿者。得到的回答是,“这是低碳环保纸,普通植物纤维做的。”用这小小环保纸,世博会将节省7000立方米木材,6万棵树因此免遭砍伐。
世博钢结构建筑
如果遇上雨天,世博园“阳光谷”又成了天然的雨水收集器。雨水将顺着玻璃幕墙,流入地下二层的积水沟,再汇入7000立方米的蓄水池,既满足特大暴雨时蓄洪要求,而过滤和处理后的水,又能灌溉花园、冲洗厕所。
渴了,在自助饮水机前畅饮,不用纸杯;累了,登上世博专线大巴到下一站――都是“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热了,不用找空调房,步道两边,很多遮阳伞上有24个喷雾口,喷出水雾,15分钟内让周边3米降温6℃……
“低碳”元素在偌大的世博园内俯仰皆是,整个世博园区就是一座“低碳城”。
鸟瞰世博园“万国建筑”,很多场馆披上“低碳外衣”。比如,加拿大馆钢结构外墙表面贴着红杉木板。“有木头在外面,挡住太阳,夏天咱们馆根本不用开空调。”加拿大馆传媒顾问Marc说。红杉木细胞孔状结构中充满空气,隔热效果远超过砖头、水泥和钢材。木板之间留着缝隙,阳光循此投进馆内,灯开少了也省电;西班牙馆钢结构外面盖着藤条编的“佛朗明哥草裙”,8524块取自中国的藤条,缠绕出热情奔放的西班牙风情,却给7000平方米的场馆送来阵阵清凉;置身越南馆,即便前两天气温高达30摄氏度,同样凉爽,因为竹子编的外墙,挡住炎炎阳光。
“上海世博会从筹备到举办期间,全程贯彻了低碳理念!”昨日,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透露,世博园选址之初,就结合了黄浦江两岸的旧城改造,关停搬迁272家污染企业,保留利用了1/6的老厂房、老建筑;建设时,园内的景观照明普遍采用节能环保的LED光源,广泛采用节能、节水、雨水回用技术;运行期间,在园区内投放1000多辆清洁能源汽车以实现“零排放”;世博园建筑屋顶和玻璃幕墙上,安装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逾4.68兆瓦,每年能减排二氧化碳4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