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灯烛台两用灯
下面一个台,上面一个盘,盘上还有把手,这就是清朝晚期民国初期民间特别是农村广泛使用的一种两用灯。把盘放台上,可作油灯使用;把盘拿开,台也可单独作为烛台使用,把蜡烛插上即可。更简单地,盘也可单独作为油灯用,因为盘缘有把手,方便移动。
灯台一新一旧。据介绍,新的那个是因为点灯时,烛泪流下,无意中保护了灯具,使其青铜表面不致因氧化而老化;旧的那盏则是没滴到烛泪,表面氧化腐蚀所致。
花鸟烛台
这是一个烛台,这可从台上有一尖锥推断出。烛台不大,却很精致,表面雕刻的花鸟图案活灵活现。
根据史料记载,到了明代,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开始影响灯具的造型,例如文殊菩萨灯,童子灯。清代则以书法、绘画为主,花鸟鱼虫出现在灯具表面,外形也逐渐追求一些吉利象征,如寿字形烛台,狮猴灯,大狮小狮灯,麒麟送子灯等等。
据推测,这盏灯应该是清末的,而且应该是富贵人家才使用的灯具,因为它做工很是精细,一般人家多使用一些造型简单的。陈璋说这是他从后城文化街搜来的,卖主称“这是泉州本地使用的一种灯具”。
多孔烛台
另一种富贵人家才使用的烛台是多孔烛台。
此灯有三个烛孔,每个烛孔下部有螺牙,可以取下、安装,烛台支轴还可以旋转。据悉,有螺牙出现,说明它年代不会久远,应该在清末或民国时期。而那个时期的老百姓日子都过得比较节俭,点根蜡烛已经不错了,一下点三根蜡烛是很奢侈的事,所以,这应该是比较富裕人家使用的。
实用油灯
清代民用油灯,外形简单,有一个把手,方便、实用。
铜瓷结合油灯
“这盏油灯听说是泉州一位归国华侨家的。是我从本地农村搜来的,所以应该是来自本地的商行。”陈璋指着一盏油壶是瓷的灯台是铜的的灯具说道。
拿起灯盏细看了一番,发现灯盏上的青铜部分做工并不含糊,特别是灯芯周围的护网,细密、匀称。还有,灯具的旋钮也精心地刻上了六角形。在灯盏的底部,印有“美孚行”三字,这应该是民国时期的商行字号。
上世纪50年代的民用油灯
在灯具藏品中,这盏看起来是**新的了。
“这是上海一家灯厂制造的。”陈璋指给记者看。只见灯身上印有“上海振华灯厂”字样。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常见的油灯。
矿灯看起来小巧玲珑。
灯分上下两层,下层放乙炔(即我们闽南方言所说的“臭土”),上层放水,上层的水流入下层,产生可燃烧气体,与泉州俗称的“臭土灯”原理一样。这盏灯上部还有一开关可调节水量,从而控制火苗大小。
这是从安徽一带传过来的民国时期的矿灯,小巧便于携带,你看,这个把手还可以当挂钩用,挂在头顶帽檐上,方便矿工操作。其实,采矿是严禁明火的,可见,当时的矿主为了私人利益并不讲究这些。
铁路交通信号灯
信号灯就是信号灯,的确抢眼,虽然没有被点亮,但灯身上红绿两个小灯罩马上让自己凸显出来,使人联想起现代的交通灯。
陈璋说,据知早期指挥火车行驶就用这种灯,意思与现在一样,红灯停,绿灯行。
汽灯
这是体形较大的一种灯,估计有五十厘米高。灯身上铸有“宝华厂造”、“MadeinChina(中国制造)”字样,所以,它有可能是近现代出口转内销产品。另外,灯的底部“苏瑞发”三个漆字,表明可能曾经被这人使用过或收藏过。
据介绍,这种灯的使用原理是:先加油,然后打气,气压升高到一定数值迅速燃烧,这时灯会发出很大的光。所以,灯上加油口、打气棒、气压表样样俱全。据介绍,这种灯很亮,通常是会议或家庭办红白事时用,这种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的城乡是比较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