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复苏供热市场生机盎然
中国经济的复苏就像一场接力赛跑,政府投资**起跑,然后是私人投资准备,**后的考验是出口部门能否接上接力棒。这种进程显示中国经济不是全面复苏,而是结构性复苏。下周,即将发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可能将证明中国经济触底后的这种复苏性质。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回升后,推动投资增长的是信贷的放开及流动性的充裕。2009年**季度银行业信贷暴增至创纪录的4.58万亿元,增长率为29.8%,这是1994年以来的**高速度。
国务院决定下调包括商品住房在内的11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为投资增长再添上一把火,这有力的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将进一步推动投资增长,房地产业的增长,对供热产品来讲,是**有力的商机。目前的中国,正在掀起一股基建大潮,无论是首都北京,东北的沈阳、长春,还是中部的武汉和长沙,都像是一个大工地。地方政府投资正在开足马力向前推进。“按照这种信贷投放速度和投资增速,目前经济早晚会弹起来。
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尽管目前宏观经济出现了一些企稳迹象,但并不能由此就轻言,经济已开始回暖。可以说,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排除掉V型走势外,我国经济出现“U”、“W”、或“L”型都有可能。
随着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目标的实现,国家在能源政策上提出了节约与开发并重的方针,在城市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地方城市供热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集中锅炉房为辅,其他方式为补充的供热局面。
企业面对供热市场现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消极的等待,等到成本下降,企业再走上正轨。目前有很多企业正是在这样的等待和观望中,希望宏观经济的调控;另外一些企业积极应对,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和策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进行产品调价。但是调价之后也面临压力,这个压力来自经销商和消费者。专家认为我们传媒应该做一些舆论方面的引导,企业到底有没有调价的必要、空间、预期,如何引导这种预期,真正形成市场的行为,把价格调整上去。因为这是保护消费者,保护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调上去之后企业才可以用好的原料制造出来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如果不调的话,有些小企业是否会生产滥竽充数的产品,生产出低质量的产品冲击市场,**后造成市场上整体质量下降的印象,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难度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