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中山特色经济模式 助中山灯饰企业稳健发展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08-12-16 09:20:45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或将继续扩散与蔓延,中山发展的外部条件或将更趋复杂,但是,中山模式所蕴含的抗危机免疫力是毋庸置疑的。还值得一提的是,在稳健、协调发展经济的同时,以人为本、推动和谐社会构建方面,中山市也已进行过多年的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产业结构的科学性——协调优化型

    科学发展必须遵循现代产业体系演变规律。中山市产业结构比重比完成了由“一、二、三”结构向“二、三、一”结构的演变历程。2007年底,中山市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比为2.9:61:36.1,中山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日益协调优化的产业结构体现出强大的竞争能力与生存能力。

    **,产业结构内部日益优化。按照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市”战略目标,中山**产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变,即布局科学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两岸四地(即台湾、香港、澳门、内地)现代农业示范合作区”落户中山;第二产业逐步向适度重型化、高级化、集约化转变;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生产服务业呈现集群聚合发展格局,整个产业结构呈现日益优化、升级的良好态势。

    第二,产业互动不断增强。一、二产业之间强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达到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起全方位、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现代农业管理和服务体系。二、三产业之间注重强调发展高端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中山工业化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第三,服务业蓬勃发展。在今年全省各地主要经济数据中,中山服务业指标尤为耀眼。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77.8亿元,同比增长15.3%,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二位。此外,中山市服务业布局得到改善。在全面提速服务业发展范围与深度的同时,中山市加强中心商务区、特色商圈、专业市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等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全市形成东区、火炬区、小榄三大核心商业圈,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错位发展,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构建一批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载体与平台,引导“推动重点行业发展”向“优化发展空间”转变,一批创意经济、总部经济纷纷落户集群区,全市服务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实践的科学性——特色实业型

    中山经济**大的特色在于确立了实业经济牢固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为民营经济、专业镇经济。当前中山市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的95%、从业人员总数的85%以上、税收入库的90%以上都来自于民营经济,而主体就是民营工业。这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工业实业型结构完全得益于中山市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人民的实践、鼓励民间创业的实业型政策导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8年中山体制改革以来,中山市先后出台“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强镇、产业强市”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催生出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区域特色经济即“明星品牌专业镇”,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特色产业和产品。总体来看,这些专业镇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经营主体都是民营经济,并且主体经济是工业实业。这些工业企业市场意识、风险意识都非常强,生存的本能使其在产品结构、市场开拓、经营管理等方面注重市场中风险的前瞻性预测,表现出经营方式的灵活性。

    在当下的经济危机中,中山民营工业企业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内国际大环境因素的冲击,但对风险已有预测并做了充分准备,做到“短安排”与“长打算”相结合。

    为了加强中山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工业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在鼓励专业镇产业向广度与深度发展的同时,政府坚持引导其产业链条向周边区域延伸、辐射,形成强大的集群规模产业,打破专业镇之间的行政区域壁垒,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专业镇联席会议,协调各镇之间在交通基础设施、共性技术平台、垃圾废水处理等方面共享,鼓励特色产业由强镇向周边镇区扩张性转移,实现由“一镇一品”、“一镇一业”向“一域一品”、“一域一业”战略转变,打造出了中国家电黄金走廊、国际灯饰集群基地等一批**产业集群示范区,在应对国际经济危机,增强国际竞争力中脱颖而出。(编辑 zyhok)

1 2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5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