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抓住刚性需求
上海市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 徐关荣
**近国家已经出台了十项刺激内需的具体政策,这些政策对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将有实质性的帮助,从而进一步解决中国国内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更进一步激发中国城乡内需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因此,我们应对未来的市场环境充满信心。另外,这几年每年我市都有8万至12万户的婚房的装修需求,再加上二次装修的需求,市场还是有的,关键看哪些企业能够分得这一杯羹了。
质量放首位
国家质监中心上海家具质监站 陈华祥
家居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强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不断提高家居产品的创新意识和产品质量,质量好了,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跟上去了,是提升自己的品牌**度,增强抗风险免疫力,**好办法和捷径。只要我们坚持诚信,把内销市场的产品做得像出口产品一样**无缺,培育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厂商关系和消费者的关系,不管金融危机也好,经济危机也好,机遇将永远大于危机的。
业内声音
从“向外看”变“向内转移”
建配龙董事长 郑良贤
由于家居业的行业特点决定:标准化低、定制产品多、劳动密集程度高、手工操作还作为生产的传统方式,因此,抗风险能力薄弱。在危机面前,把产品卖出去才是硬道理。家具出口企业摆脱困境的出路在于从“向外看”变“向内转移”。国内的市场有多大?10月初建配龙联合国际家居网通过96806家居热线频道,对3000名消费者进行了家居产品消费和购买心理问卷调查。一周内有2829位消费者作了真实有效的回复,调查结果显示,近3000个受访家庭中,97.8%的结婚对象需求购买家具;86.02%受访者认为搬新家需要购置家具;68.6%受访者表示在未来三年里会更新家具,说明家具产品的刚性需求是明显的。专业机构统计2009年仅结婚族将达到12-15万户。家居业把目光瞄准国内巨大的市场应该是“过冬”的着眼点。
诚信为本
“理想空间”上海总经销商 马铁忠
我想说的是今年以来的价格竞争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大幅度的降价让消费者开始怀疑行业的诚信,这么大折扣后家具商依然有利可图,难道之前都是暴利销售?事实上,一分价格一分货,我们应该提供给消费者的是公道的价格以及过硬的质量,我希望能做“诚信店”,不打折,明码标价。平常如此,市场萧条的时候更应该诚信。这是考验企业的关键时刻,也是行业整合、洗牌的时刻。对未来我还是有信心的,这场危机不会比2003年非典时更猛烈,我有信心顺利度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