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中国家居企业将何去何从?到底谁能够在这场洗牌大战中拔得头筹,谁又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笑到**后呢,就要看谁是否准备好了过冬的棉衣,就要看谁是否做好了破解“阵势”的“战术”。
家居市场
破解阵势“战术”一:守城 出口转内销 11月1日正式实施了新的出口退税率,新政策公布的部分家具、纺织产品出口退税率都有所提高,有利于家具出口行业,按常规来说,这样的政策对于家具出口企业来说是双手赞成,可是今年的情况不一样,现在正是国外金融危机高峰时刻。专家提醒,因欧美国家深受次贷危机影响而沦为本次金融危机受灾在**严重的区域,海外订单“赖账”不可不防。为应对这种不利局面,许多出口企业不约而同选择了“出口转内销”,以期通过开拓或拓展内销市场化险为夷。
目前转型在企业战略中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因为家居企业面临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不转型只会越来越失去市场份额,越来越走向关门停产的处境。从出口到内销,有一个观念急需转变,即由做产品转向做品牌。多数之前做外销的中国家居企业在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意识上还是停留在追求“短、平、快”上,把消费者定位为“用户”而不是“客户”,用户与客户一字之差,内涵却完全不同。前者表明家居企业还是把自己当成加工工厂。假如家居企业始终停留在为卖产品而造产品这个层面,那么它永远只是一个制造厂,而不是一个具有高度附加值的品牌。品牌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消费者买到适合他们,让他们满意的产品。而且要尽量做到买的过程、接受服务的过程,都是简单、愉快、人性化的体验。
其实“转内销”只能看作是一个企业的转型,不能作为救命稻草。“出口转内销”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转过来的,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内销市场虽然大,但现在竞争十分激烈,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转危为安。只拿家具业举例,据中国家协发布的数据,内销市场已经连续多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年销量突破了4000亿人民币。这样无比巨大的蛋糕不断吸引了大量企业进军家具市场,致使内销市场竞争遍及大江南北的城乡市场,可以说家具市场现在是竞争无处不在,无时没有,加上商铺租金不断上涨,人工和材料成本不断上升。让本来在市场竞争的商海中不着边际的企业更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说,“出口转内销”这个“战术”可以作为解决企业在寒冬的一时“饥饿”,要想更长远的发展,还要靠企业的实力和经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