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广东上半年出口空调1,728万台同比增长7.7%

来源:世华财讯 发布日期:2008-08-12 19:37:41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海关统计,2008年上半年广东省出口空调1,728万台,价值31.8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同)分别增长7.7%和2

     海关统计,2008年上半年广东省出口空调1,728万台,价值31.8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同)分别增长7.7%和23.1%。出口均价为184美元/台,增长15.3%。其中6月份 出口224.6万台,减少9.4%,价值4.5亿美元,增长1.4%。其出口主要特点如下:

一、以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出口下滑。上半年,广东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空调975.7万台,增长28.3%,占同期广东省空调出口总量的56.4%;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空调745.6万台,减少11.3%,占同期出口总量的43.1%。

二、外商投资企业占出口量的近7成,国有企业出口小幅下降。上半年,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空调1,208万台,增长10.7%,占同期出口总量的69.9%;国有企业出口483.3万台,增长4.5%,占28%。此外,私营企业出口30.3万台,增长81%。

三、主要出口至欧盟、美国和日本,对印度出口增长迅猛。2008年上半年,广东省空调出口至欧盟362.8万台,增长16.6%;美国265万台,下降20.5%;日本139.1万台,增长24.1%;印度116.5万台,大幅增长57.6%。上述四地合计占出口总量的51.1%。

四、主要出口品种均价普遍上涨。上半年,广东省出口独立窗式或壁式空调364.6万台,下降12.2%,出口均价144.5美元/台,上涨11.6%;制冷≤4千大卡/时和制冷>4千大卡/时的分体窗式或壁式空调分别出口703.4万台和186.8万台,分别增长31%和19.2%,出口均价分别为200.6美元/台和306.5美元/台,分别上涨11%和13.6%。此外,出口未装有制冷装置的空调288.5万台,增长18.2%,出口均价98.4美元/台,与上年同期持平。

2008年上半年广东省空调出口量增价扬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新兴发展中国家民众消费水平的提升,促使空调需求量放大;二是生产成本大幅提升。人民币升值,铜、铝等原材料涨价导致空调生产成本增加近30%,加之压缩机供应的短缺,空调企业普遍调高价格;三是受季节性供求因素影响。空调产业作为季节性行业正迎来年度销售旺季,出口量规律性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不利因素困扰下,广东省空调出口前景不容乐观:

一是原材料涨价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近几年,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扬不断增加空调出口行业的成本,其中钢材和铜的价格变动对空调行业影响甚大。同时,铝、塑料、冷媒、生产用燃气动力等材料也相继上涨。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使空调成本大幅增加,加大了空调生产企业的出口压力。

二是技术壁垒日趋严格,限制空调出口。目前国外各种由技术标准、标识、认证等组成的非关税壁垒层出不穷,如欧盟的WEEE指令(《废弃电子电机设备指令》)和ROHS指令(《关于电子电器设备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等,限制了中国空调的出口。

三是环保和专利问题成为空调出口新障碍。目前,中国仍允许使用HCFC22作为空调制冷剂,而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保护臭氧层开始推广使用无氟环保制冷剂,美国等市场到2012年将禁止使用HCFC制冷剂空调进口,而欧盟于2007年8月实施的EuP指令(《耗能产品指令》)对耗能产品提出影响范围更广的环保要求,同时要求进口空调必须使用新型环保冷媒R410A、R407C。然而企业采用R410A等环保制冷剂将意味着要支付一定的专利费用,对利润空间本已狭小的国内空调产业无疑是一轮新的打击。

四是行业产能过剩,库存量居高不下。面对钢材、铜的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空调企业为了备战销售旺季而提前加紧生产;由于预计生产厂家提高价格,销售渠道方面也提前备货。预计下半年的库存量将会更大,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峻,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加剧。

为此建议:一是引导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实施相关绿色产品的设计标准及程序,加快推广环保制冷剂使用,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速度;二是政府要加强对出口市场的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促进市场竞争有序化;三是鼓励企业在海外“扎根”,实现生产-销售环节本土化,规避欧美各种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四是打破国外检测机构垄断,在国内建立相应的监测机构,按国际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降低企业检测费用。

 

推荐阅读

更多>>

空调出口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