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内忧外患砺炼我国纺织企业

来源:经济导刊 发布日期:2008-06-23 17:26:11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4月15日,第103届“广交会”如期开幕。然而,对于不少的中国纺织企业来说,在这个中国规格*

  4月15日,第103届“广交会”如期开幕。然而,对于不少的中国纺织企业来说,在这个中国规格**高、规模**大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今年却难现以往的激情和兴趣。国外采购商给中国纺织企业订单,他们也未必敢接。在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劳动力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国家经济宏观紧缩等因素的影响下,2007年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上涨了20%~30%。单就汇率原因,接回来的订单,很可能又是一个“定时炸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江苏、浙江、山东等6个省市的纺织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后发现,纺织行业中三分之二的企业平均利润只有0.62%。而剩余三分之一企业的利润也只在6%至10%,行业平均利润为3.9%。而在2007年,深圳已经倒闭了1000多家纺织制造业企业。   中国纺织企业究竟怎么走?

  纺织业已“老态龙钟”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本世纪前20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我国纺织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不足。纺织业整体形态呈现“老化”趋势。

  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少。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5%。此外,我国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加工贸易占比近30%,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企业只赚取10%的加工费。

  出口市场集中。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一直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我国纺织品出口额的40%以上。在日本,纺织品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70%以上,已经饱和。

  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构成我国纺织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这种优势正在减弱。据统计,中国沿海地区劳动成本不断扩大,快速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而据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和印尼等国家的官方统计,其国内纺织业劳动力成本分别为每小时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和0.36美元。这说明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大众化产品上**强劲的对手。

  内忧外患多重夹击

  近来,业界不断有人将2008年称作我国纺织行业的“寒冬”。一方面,由于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出口型企业经营风险加大,行业出口明显下降。纺织企业出口产品利润率下降,竞争力减弱。

  纺织服装行业是低利润的行业,大部分都是出口企业,以往也大多采用美元来结算,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对这个行业的出口企业影响很大。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经使很多出口纺织企业面临巨大挑战。据海关统计,2007年全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增幅为18.9%,但今年前两个月,纺织服装出口仅有164.4亿美元,增长5.7%,其中2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更是同比减少11%。纺织业长期努力占据的国际市场份额正在“拱手让人”。作为全国纺织服装出口**大的省,广东省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比减少了11.3%,尤其是对美出口严重下滑,美国是全球**大的纺织品服装消费大国,也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大的市场之一。今年前两个月对美国出口额分别同比大幅下降了27.9%和41.9%。

  我国大多数中小纺织企业以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本不高,溢价能力很低,对于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承受能力很脆弱。对于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纺织服装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下降2%至6%。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件加工出口毛衣大约可赚到30元,而目前大约只有1元左右的利润,一些订单甚至会出现亏损。

  另一方面,去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外贸调控政策,比如出口退税率下调、加工贸易保证金制度、棉花进口滑准税的征收等,对纺织业的压力过于集中。这些政策效果将在今年逐步展现,大部分纺织出口企业在短期内无法消化这些因素带来的“阵痛”。

  除了汇率,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也是纺织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市场分析认为,如果完全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仅人工待遇方面给企业增加的成本,比如加班费、社保等核算起来,每件成衣就需涨价2元,平均起来每件成衣成本大概提高5%。即《劳动合同法》的执行将给企业增加至少30%的用工成本,这还不包括工人健康、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投入。而比较低端的纺织产品,本身利润率大概也就5%~10%。再加上政府连续三年**低工资每年要上涨12%的计划,用工成本将更高。而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大的问题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原来的征税水平大概是15%~20%,两税合并后,对内、外资企业均按照2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对纺织制造业中的外资企业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此外,美元贬值、原油价格上涨等也都影响着纺织品出口。在内外多重夹击之下,纺织业正处于一种内忧外患的关头。一个容纳约2000万工人的民生行业,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困境。   痛中求变大势所趋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2008年、2009年是中国纺织行业**为艰难的两年,纺织产业转型的重点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既有来自于产业内部的必然要求,更有来自外部生存环境的压力。但关键更要看纺织企业如何转型。

  在汇率变迁中求生存

  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市场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汇率波动的时期,政府并不需要刻意出面调整,而是应该靠市场来调节。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会通过创新来提高自身的水平而避免被市场淘汰出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借此得以推动和实现。在技术层面上,企业可以放弃美元结算,而改用欧元等其他币种。在战略层面上,出口纺织企业应改变过去以成本导向竞争和以价格竞争的模式,转而靠服务、靠产品质量的提高、靠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位置。

  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加快,升值除了带来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外,更直接的是造成汇率损失,挤占了企业狭小的利润空间。因此,出口纺织企业要应对人民币升值趋势的影响,可以要求对方提前支付货款以减少结算期内的汇率变化;提前预期未来一定时期美元的变动幅度,在出口报价里核算汇率变动成本,从而锁定汇率。另外,可以用美元以外其他主要货币进行结算,如欧元、日元,目前日元、欧元对人民币升值。

  有调查表明,目前绝大多数出口企业不再用美元议价和结算,而是纷纷采取非美元结算方式或是人民币议价和结算。即便以美元议价,有效期也力争缩短,甚至有企业在签三个月以内的订单时,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确定为6.6∶1。

  慎用价格这柄“双刃剑”

  从部分企业的反馈来看,除了放弃美元议价和结算,提价已成为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策略。然而,产品提价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方面,纺织出口市场竞争激烈,中低档产品市场更是过度饱和,贸然提价反而会丢了市场;另一方面,纺织行业生产成本普遍上涨10%以上,不提价无法生存。对纺织企业而言,提高出口价格无异于是一把“双刃剑”,一张难打的牌。有人形容其为“不提价是‘等死’,而提价则是‘找死’”。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周边的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出口纺织品价格比我们低得多,我们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提价的空间已经不大了。”事实告诫我们,必须慎用价格这柄“双刃剑”。

  加速跨国生产布局

  积极推进纺织企业国际化经营。一方面,有条件的纺织企业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另一方面,要加速跨国生产布局。近几年来,通过加速国际化布局和跨国生产配置来规避贸易壁垒和降低生产成本。据了解,目前到柬埔寨投资设厂的中国纺织企业已超400家,到孟加拉国的也近百家。已有一定纺织行业发展基础的柬埔寨和孟加拉国,吸引中国纺织企业去投资的条件主要是对欧美出口不受配额限制以及享受**惠国待遇。例如孟加拉国对外资纺织企业减免10年所得税。珠三角已有不少中小纺企开始到越南或孟加拉国设厂。据了解,孟加拉国普通纺织工人平均月工资大约只有40多美元,而在珠三角的普通纺织工人平均月工资超过1000元。而柬埔寨和孟加拉国等国家拥有低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还可以维持较长的周期。

  内外兼顾适时西进

  到东南亚建厂,当地劳动力价格虽然比较低,但配套设施、产业链都远不及中国。不会成为大趋势。在东南亚办厂成功也很少。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有这么多的劳动力,纺织行业短期内不太可能大量向国外转移。面对严峻的出口压力,我国纺织行业还把目光投向扩大内需。纺织行业本身就有75%的产品面向国内市场。当前,我国纺织业内需增长很快,今年衣着类增长速度为28%,高于全社会零售产业16%的增长速度。因此,对于大多数纺织企业而言,扩大内需缓解纺织业当前困境不容忽视。

  “今年,44.4%棉纺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出口转内销状况,有的企业完全取消了出口”。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今年2月的调查结果表明,很多企业加大了内销,比如雅戈尔、七匹狼都加大了国内渠道和品牌的建设,开始积极拓展2~3线城市。七匹狼近日公布的年报更显示,除东北、华东外,公司其他区域的市场增长速度均超过80%,华南、华北市场增长速度超过了100%;同时,该公司国际市场销售呈一定幅度的下降。

  西进,也许**为现实。如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比如,山东海龙在新疆建粘胶短纤基地,雅戈尔在重庆建服装生产基地。西部的劳动力、土地、市场优势明显。纺织服装行业里面,成品的制造环节应该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东部沿海的任务重点应该落在品牌培育、产品设计研发上。

  可持续发展**是根本

  提高产品科技贡献率和走品牌化道路是我国纺织企业突破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是要掌握到核心的生产技术:开发超高强、耐高温、耐磨等高附加值的特种功能性纤维,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尽量生产出口成品,扎实推进品牌战略,重视开发自有品牌,提升价值。

  毋庸置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简单的数量增长已不再是中国纺织品出口追求的目标;抓住一体化机遇、实现纺织品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尽管说中国纺织业正步入结构调整的“严冬期”,是纺织企业**艰难的时刻。但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政策消化期、政策适应期、环境变化期和环境适应期,而随着各种因素对产业的影响和渗透完全显现,纺织产业将迎来又一个黄金发展周期。

推荐阅读

更多>>

纺织企业

发表评论

  • 24小时热点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