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油价上涨后的经济寒冬

来源:全球品牌网 发布日期:2008-06-23 17:19:37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中国经济中的农业、工业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板块,在这些行业中,对国民经济产生贡献,推动社会进步和价值积累的**

  中国经济中的农业工业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板块,在这些行业中,对国民经济产生贡献,推动社会进步和价值积累的**高的只有农业和工业制造业,这两个行业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和根本,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两个行业有发展有进步,对中国经济才能产生真正有效的价值积累,反之,如果这两个行业出现问题,则整个中国经济都会面临危机。   农业关系到民生基础,社会稳定,它的重要性自不必言,而工业、制造业的意义在于,它能将原始生产材料和科学技术以及人的努力相结合,生产出能直接供给消费或者提供再生产的产品。对国民经济而言,这两个行业像魔术师一样,从无到有的变出了我们日常见到的花样百出的商品。也正是因为这两个行业,科技发明,科研创新才有意义,人类才有必要进行学习,有必要不断进行技术改革,这都是为了在生产的过程中更好的提高产品质量,控制压缩成本,**大化利润空间,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商业和服务业也是依托这两个行业存在的,商业仅仅是流通渠道而已,它存在的意义在于降低农业、工业和制造业的销售成本,商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为农业,工业产品找到足够数量的消费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利润只不过是工业企业让渡给商业企业的销售佣金。     服务业更多的时候是虚拟经济,它不直接生产和流通任何物质产品,它面对的对象是人,经营的产品是人的感受。比如金融行业,经营的其实是人的预期,银行存款的利息是储户和银行的契约,银行对占用储户资金的时间成本给予的,令双方都满意的补偿;股票市场更加是心态的博弈,股民预期某公司的业绩上升,每股收益会提高,那么持有该公司股票的股民则期望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股票;房地产行业也是服务业的范畴,虽然有实实在在的房产作为产品,但是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消费者付出的钞票中更多的是购买的房产的“价值”,这个价值不是以建筑房产的原材料价格作为参考标准的,而是以土地的稀缺性,房产地段的稀缺性作为基础参考指标定价的。日新月异的房产价格,就是购房者心态变化的反映。其他类型的服务业,如餐饮,娱乐行业,虽然也有一定的实物产品,能够提升你享受的感觉,但不对你的生存与否,对社会的**终进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举例说明,比如你可以选择在家吃饭,也可以选择出去吃饭,出去下餐馆要么是因为自己不想动,要么是因为外面的味道做的好。外面没有餐馆的时候,你还是得老老实实在家做饭。     国家把握的根本和底线应该是控制好农业和工业制造业,一切调整的根本出发点也应该在不影响这两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基础。但是在目前的中国经济下,我看到的却是相反的情况,内忧外患正困扰着这两个基础行业。     先说农业,我国是农业大国,这是受庞大的人口数量决定的,是国家稳定的前提条件。中央也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历次改革都是以农业改革为先,但中央的落脚点更多的放在了保证农村稳定的基础上,如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等,我始终认为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效果。我国的农业技术,农业生产力,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似乎在这些年并没有质的提高,我看到更多的是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向城市人口的大量迁移,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减,农民收入水平的相对低下和农村商业、教育、医疗水平的落后。农村和城市差异的进一步扩大会加剧以上的种种情况,一旦面临天灾,粮食收成受影响,就会出现巨大的社会隐患。     有人可能会说,从去年至今,粮食价格飞涨,农民收入也在提高,种粮积极性应该很不错才是。但我们应该看到,物价上升的起点并不是农业,粮食价格的上涨,受益者也不是农民。种子价格的上涨,肥料价格的上涨,运费,管理费等流通渠道成本的上升给农民留下的利润空间不会比涨价前改善多少。另一方面,农民也是消费者,即使名义收入有上升,也不能只消费自己生产的农产品,**终的生活质量不会产生多大变化。     如果说农业是国家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那么工业和制造业就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在这两个行业改革开放后的发展过程中,我认为政策的导向出现了偏差。各地政府在引进外资时,将招商引资额作为评价官员是否成功的**重要的指标,这必然导致盲目和混乱。各个地方政府利用掌握的政策制定权,牺牲自主产业的利益,牺牲国家财政,牺牲本地劳动力的收入和福利,一切只为引进外资服务。外资投资的方向是否和本地现有经济产生冲突?是否给民族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持以对抗外资的冲击?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这些问题一概不管。很多城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可能是政府兴建的开发区,大面积的土地荒废,以极低的价格,极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入住。有着丰富市场经验和技术实力的国外资本登陆中国以后,再加上国家的扶持和帮助,原有行业的民族企业被杀的片甲不留。     “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目前的形势看来,国家真正有所为的行业也就是战备企业、资源类企业、电力电信等为数不多的行业了,其他无数涉及国计民生的工业和制造业企业,死的死,并的并,全都改制放掉了。而这些有所为的行业企业,且不论国家垄断对广大公民,对这些企业本身是福是祸,光是随着不断的海外上市,国内上市,这些企业的发展目标早已不再单纯,随着CEO的市场化招聘,各国内国际利益集团的势力影响,这些垄断国企早已成为少数人的获利工具,当初为了保证他们为民所用而给予他们的垄断权,反过来正好成为他们盘剥的有力工具。有人可能会问,中国制造不是在全球享有盛誉吗?长三角的民营经济也是一片繁荣啊?中国制造只不过是中国打工的代名词而已,外资在中国的投资,都是产业链中**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部分,我们除了牺牲国内资源、劳动力成本和福利,承担环境污染的代价外,还送给给数目庞大的外资这个世界上容量**大的市场。随着对外出口额的不断上升,我们无法左右我们的产品结构,无法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我们的产品送给西方消费者,我们的超额利润送给跨国资本家,他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们的经济结构一天比一天差。我们已经彻底沦为西方的生产车间。因为至少在之前,虽然利润微薄,但是我们的产量大,GDP总量也还过得去,但是**近终于出现问题了。美国为了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向全球输出财政赤字,全球主要货币均对美元升值,这除了掠夺了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还对严重依赖出口的中国工业和制造业造成了重大打击,大量的民营企业面临倒闭,外资工厂也可能在不久后裁员,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大量劳动力失业,潜在的社会问题不可小视。 对当前的工业制造业的另一个打击就是通货膨胀,虽然官方不承认通胀的存在,但是大家都能感受到。CPI和PPI指数的长时间飞涨不是突发事件。这一波全球性的膨胀,从源头上追溯是美国造成的。美国作为全球**大经济体,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来就一直占据全球基准货币的交椅,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美国的经济波动对全球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美国近年来庞大的军事开支造成的财政赤字,一直通过美元在向其他国家转移,只不过这两年随着布什政府内外政策的失败,加剧了这一进程而已。为了保持国际贸易的稳定,维持汇率稳定,美元发行量的增加带来人民币发行量的增加,人民币发行量的增加带来的结果是国内流动性增加,市场投机心理旺盛,虽然政府可能会考虑到增加基础投资而冲减市场流动性过高的风险,但各个地方政府盲目投资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资源浪费。接下来就是从2002年开始的房地产市场疯涨,大量外资热钱继续涌入中国热炒中国经济,变现走人后留下的是兑换给我们的更多的人民币。名义货币的大量发行刺激了人们的投资欲望,美国也继续增发货币,输出财政赤字,冲击人民币汇率,这两方面的因素叠加起来,就是通货膨胀的国内、国际原因,再通过生产、流通和消费端的层层放大,**终就是大家看到的CPI涨幅了。     中国产品的价格上升,成本上升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在国际市场上丧失竞争力,中国企业为了保持这一竞争力只能降价,而原材料价格受通胀的影响也上升了,留给中国企业的利润还有多少?**近浙江一带主要面向出口的民营企业大批停产就是例子。好,那么不出口,我们自己消化,我们也涨价行不行?前面已经说过,我们的经济结构有问题,工业和制造业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太高,大量的产品并不能在国内市场上直接消化。而且物价上涨向公民收入水平的传导永远是滞后的,在通胀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名义工资永远低于实际购买力的情况,这也就是工资标准一再上升,但是还是过的不宽裕的原因了。要解决通胀问题,必须**对外资进行管理,对进出口进行监控,对生产和投资方向进行有效管理,这都需要强势政府和强大财政的介入。由国家对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进行有计划的投资,逐步提升中国经济的产业价值,并将这一价值回归普通公民。公民从实体经济成长过程中获得的价值才是有效需求的核心,才是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关键。但受限于WTO体系,我们并未掌握足够的与外资博弈的政策主动权,通胀的压力在一段时间内还没有好转的迹象。近期地震洪水对财政资金的分流,房地产开发商对银行资金的挟持,也会严重影响财政调控的力度。     对工业和制造业的第三个打击是国内贫富差距悬殊,需求有限。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富人阶层也已经形成,他们的消费需求对国内的制造业没有任何意义,他们看中的是国际品牌和高端奢侈品,而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尤其是国企改革后出现的大量城市贫困人口,受教育和医疗产业化的压力,对于工业和制造业产品的有效需求极端有限。再来看看理应**有消费需求潜力的年轻人的现状:2000年后,随着教育产业化,大学扩招后**批毕业生被推向社会,失业率也不断上升。在国家调控、经济收缩的情况下,这一趋势可能还会越演越烈。到达适婚年龄的年轻人被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联手抢劫,透支了未来20年的收入,也透支了未来20年的需求。      在以上打击下,工业和制造业的萧条带来的结果是,科研和技术进步的速度下降,大量人口失业,通货膨胀程度加重,物价将进一步上升。     除了这两个基础行业以外,中国经济还有其他那么多类型,难道都不能起到积极作用吗?在我看来,商业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都可以称为“虚拟经济”或者“附属经济”,在农业和工业制造业这两个基础经济萧条的形势下,人们的需求将会大大收缩,建立在满足人的高层次需求基础上的虚拟经济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房产、股票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会大幅贬值的原因。在当前的中国经济中,虚拟的泡沫经济所占的比重太高,已经看不清什么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把握的东西了。     在这个时候,2008年6月19日深夜,发改委扛不住方方面面的压力,宣布大幅上调成品油和电力价格,将整个市场,将所有的消费者直接暴露在通货膨胀的台风面前,下一轮经济的全面通胀才刚刚开始。中国经济将向何处去,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