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聚氨酯(PU)产业正朝着技术日臻完善、产品日新月异、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的方向发展,全球PU制造和消费中心正向中国转移。中国要紧抓机遇,科学规划,突破瓶颈,自主创新,做强做精,建成若干个产业集聚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链紧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PU产业基地。长三角是中国PU产业制造中心,应**在上海建立中国PU产业工业园区。这是日前在上海召开的2006中国聚氨酯国际研讨会上,上海PU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总工程师黄茂松向100多家中外企业代表发表的看法。
受经济普遍增长的影响,近5年来全球PU一直保持较高增速,2000~2005年增速为6.7%,2005年全球PU产量达到1375万吨。预计未来5年增速为5%,到2010年全球PU产量将达1690万吨。而今后几年亚太地区PU年增速将达11%,中国市场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中国将成为全球PU核心市场。在此背景下,中国PU产业发展面临什么特点?黄茂松认为,一是PU基础原料生产规模化、专业化趋势明显;二是全球PU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应用不断涌现,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领域;三是长三角PU企业依托原料、市场、贸易和人才优势,已形成从PU基础原料到各种制品的产业群体。
黄茂松说,中国是PU制造大国,但仍非强国,中小企业多、低档产品多、分布散、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中国PU产业未来发展的**大瓶颈。中国PU整体技术水平与美欧日等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少、自主品牌产品少、国际竞争力强的产品少。其主要原因是,中国PU产品自主创新投资力度不够、体制机制不健全。对此,黄茂松提出,中国PU产业应加快向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努力。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产业规划导向,鼓励在重点地区培植PU生产基地,通过产业整合、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同时培育一批如万华、高桥石化、华峰集团等具有强大实力的集团企业,鼓励民营资本投资,从整体上提高全国PU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打造中国PU产业基地的机遇已经出现。黄茂松说,由大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等共同组建的上海PU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在长三角尤其在上海建设PU产业基地的设想,在上海金山区国际化工城建设国内**PU产业园区的条件已成熟。
**是上海具有无可比拟的原料优势。在世界级的上海化工区内,由巴斯夫、亨斯迈和上海华谊集团等合资建设的年产24万吨MDI和16万吨TDI装置已经投产,拜耳独资建设的年产35万吨MDI和16万吨TDI工厂可在两年内建成,到2008年上海将形成59万吨/年MDI、32万吨/年TDI生产能力,分别占国内总产能的66%和60%。在化工区内还建有年产5万吨HDI、4万吨聚醚和6万吨PTMEG生产厂。在这个区域内,上海高桥石化是国内目前聚醚多元醇产能**大、品种**多、出口量**大的企业;宁波万华年产16万吨MDI装置投产运行,无疑对长三角PU产业稳定发展可起到重要作用。其次,长三角区域经济相对发达,是国内制造业中心之一,是我国汽车、电子信息等制造业**为集中的地区,加上国内建筑节能对PU硬泡需求的激增,PU市场需求量巨大,仅上海大众与通用下属的PU软泡等零配件企业,2005年内销和出口值就高达150亿元。同时,该地区PU下游加工企业成片成网,不少企业颇具规模。圣诺盟集团是国内PU软泡产量**大企业,江苏德发集团、温州华峰集团、江苏昆山宇田集团等已形成国内PU合成革的产业群,浙江已形成了强大的氨纶产业链,温州成为国内PU鞋液的主要生产基地,苏南地区集中了几家规模大的PU涂料生产厂。第三,上海正在建设国际中心城市,全球PU跨国公司和国内PU产业界、科技界和专业媒体均纷纷聚焦上海,选择上海作为推动全国乃至亚洲PU发展的基地,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已进驻国内外数十家新材料研发中心,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上海地区科研院所众多,产学研合作力量强大。
据悉,为充分发挥上海PU原料、科技优势,发挥长三角PU制造业发达的区域特点,上海金山区已决定筹建上海PU工业园区,通过几年努力,集聚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校各方力量,实施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战略,推动上中下游产业链联动,在园区内逐步建成若干个PU重点原料和产品生产基地,主要有非光气法制造异氰酸酯、PU轮胎、熔纺氨纶切片及纺丝、建筑节能PU材料硬泡、含氟PU材料、高性能PU弹性体材料、绿色泡沫PU材料和水基PU材料生产等重大项目,计划到2010年形成50亿~100亿元的经济规模。
黄茂松表示,上海PU工业园区的项目大部分是自主创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有的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不能老是跟在外国后面走,在某些方面要走在前列。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聚氨酯产业中,特别要强化集聚发展,希望得到政策的有力支持。而国内企业更要抓住机遇,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确保企业在PU工业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