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铜等行情居高不下,下游成本难以消化,只能"以铝代铜"或"以普冷带代硅钢片",业内人士认为:将对产品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今年以来,生产电机、电器或家用电器的主要原料之一的电解铜行情如脱缰之马,直线上升,曾超过人民币8万元/吨,从而使下游行业成本大幅度攀升,难以消化。如:中小型电机行业使用的"Q、Z、Y"电磁线,每公斤高达8.50元,与去年相比,基本上"翻了一番"。同样家电、灯具行业也是"耗铜大户",面临严峻的形势,有的中小生产企业只能减产,局部停产甚至"关厂大吉"。为了渡过难关,有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只能提高电机或家用电器的价格,向其下游消费者转嫁成本,一些有品牌、有实力的企业只能多接订单,用"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还有的开展了"以铝代铜"试验,即用铝线代电磁线,然而稍有常识的业内人士都知道,铝线的传导率、热导率仅是铜的1/3,"以铝代铜"将对电机、电器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还有一些中小生产企业,原来生产中小型电机特别是生产小功率电机应该是用硅钢片的,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以"普冷钢带"替代冷热轧硅钢片,因为低牌号冷轧硅钢片要在4900~5000元/吨,热轧硅钢片(电炉坯)仅在4700~4800元/吨,而"普冷钢带"要低一些,但"普冷钢带"的铁损在"8.0~13"之间,铁损高意味着生产出来的小电机、家用电器价格要"温升",对产品使用寿命会产生负面影响。